2)第二十六章 向北,还是向南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封地了。

  孔氏在仙源县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其家族的影响力远非相州韩氏在安阳可比。

  七年前,徐泽指导宗泽抛出署名“德立”的文章《大同说》时,虽然已经将京东东路闹了个底朝天,却是穿着“红旗老五李子义”的马甲,并没有公开造反。

  其人的目的是在宣传同舟社发展理念的同时,人为激化已经客观存在的儒家各派系矛盾,以便同舟社日后浑水摸鱼。

  《大同说》直指以服务封建统治为主业的儒家理论诸多漏洞之处,一经问世,便被儒门子弟视为歪理邪说,众多有识之士相继对其口诛笔伐。

  当代衍圣公孔端友秉性颖异,也意识到了《大同说》肆意流传将会动摇现有儒家学说的根基。

  但其人身为孔子第四十八代嫡孙孔子,主要任务是延续圣人香火,并不是延续圣人学问,不宜在儒家学术问题上公开站队。

  孔端友没有跟风撰文驳斥《大同说》,但也没有放纵此事,而是以县令之权,禁止县学生们传看和讨论此文。

  无论站在那个角度看,孔端友在那段时间的做法都中规中矩,符合其人的身份,并没有特别针对同舟社的地方,也不应该受到大同帝国的针对。

  管他改朝换代,仙源孔氏保持超然地位就好,用不着亲自下场趟浑水。

  只是,其后的形势发展逐渐脱离了其人的设想。

  《大同说》流传之后仅仅几年时间,徐泽便强势崛起于京东东路,又魔幻般打败朝廷的军队,其后还北伐燕云,并建国称帝。

  再之后,大同帝国全取两河,力压诸国,不经意间便具备了并吞天下之势。

  而孔端友寄予厚望的赵宋朝廷却在大同的兵锋下屡屡败绩,一再卑辞厚币割地乞和,被后者狠狠地踩在了泥地里。

  在此期间,正乾皇帝从没有公开承认自己与《大同说》的关系,但大同帝国却将修改完善的《大同说》作为书院必修教材。

  再结合徐泽当年在大名书院名为《格物问道——学之根本》的演讲,正乾皇帝究竟要做什么,就已经昭然若揭了。

  仙源县隶属于袭庆府(原袭庆府,政和八年升为府),到现在仍归赵宋朝廷名义控制。

  但赵宋朝廷被徐泽玩弄于股掌之间,对边境地带的掌控能力大减。

  袭庆府又处于大同治下的东平府、济南府、淄州和沂州四州府半包围之中,这些年下来,早就被无孔不入的大同情报组织和共建会渗透成了筛子。

  陈集、陈淳等大同帝国的高官显贵便出自仙源县,却没有承受孔氏半点恩惠。

  甚至,正是因为孔氏对仙源县各种资源的贪婪占有,才迫使陈集、陈淳这样的英才早年投奔还是反贼的徐泽搏出位。

  失去了赵宋朝廷的有效庇护,又有了二陈的典型示范,原本依附于孔氏门下的仙源县士子也逐渐与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