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六章 向北,还是向南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疏远。

  当共建会组织实际掌控仙源县底层后,情况就慢慢发生变化。

  赵宋朝廷规定的租税还能正常收缴,衍圣公近亲属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动摇。

  但少数远支族人借催缴赋税中饱私囊之事却被共建会公诸于众,并被逼以五年为期,逐年退还之前的非法所得。

  这事倒是牵扯不到衍圣公孔端友身上,也没人敢乱攀咬,却极大打击孔氏的声望。

  同当初的相州韩氏类似,经过一千多年的繁衍,整个仙源县基本都是孔氏族人或亲戚,以严格的宗法相约束,孔氏对仙源县社会底层的管控很严。

  家族大了,再怎么严格管理,也肯定会有害群之马。

  但以往就是有人做了错事,也是族内自行处理,极少对簿公堂,更别说公诸于众,这就是对孔氏宗法的公然挑衅。

  要说这背后没有正乾皇帝的默许,谁敢相信?

  大同帝国尚未出兵占领袭庆府,孔氏就被共建会如此折辱,真等到袭庆府被大同正式吞并,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孔端友不知道的是,正乾皇帝这些年都没有针对仙源孔氏的意思。

  因为,没有这个必要。

  仙源孔氏虽是“天下第一家”,地位尊崇,却只有作为儒学圣人孔子嫡脉子孙而存在才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去掉了这层光环,数百年来对社会没有做出突出贡献,却占有大量社会资源的孔氏什么都不是。

  相对于为儒家学说换骨洗髓,将儒家的核心由“礼”变为“格”这件大事,孔氏的生存现状真不值得日理万机的徐泽格外花费精力去关注。

  而且,只要儒家不灭,孔氏就不可能真被打倒。

  就算徐泽冒着开罪全天下读书人的风险暂时打倒了孔氏,等其人百年之后,继承皇位的徐氏子孙为了天下安定,迟早会再将孔氏一门扶起来。

  所以,眼光始终放在建设新儒学这个“本”上的徐泽,自然不会盯着仙源孔氏这个“末”。

  共建会在仙源县的所作所为,与其他各地并没有什么不同。

  只是因为孔氏确实地位尊崇,政治上非常敏感,京东路巡抚使司不敢擅自作主,专门向皇帝上奏了此事。

  徐泽也做出了明确批示:

  大同治下无法外之地。

  共建会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共建”管控社会最基层,不打土豪分浮财。

  经过多年的运行,共建会相关制度已经初步完善,徐泽也不可能因为孔氏的存在而命共建会改变制度。

  孔氏若是积善人家,不做非法之事,还能积极造福乡里,将仙源县建成了人间乐土,自不会有什么问题。

  别说现在共建会渗透阶段,即便大同帝国日后拿下袭庆府,正式启动仙源县的社会改革,孔氏的合法利益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可孔氏作为受政策保护才存续千年的大族,享受惯了与其社会贡献度不匹配的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