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银票真烫手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韩肖胄,二人皆是有事尽心做没事不找事的官僚。

  徐宁不主动上报,自没人为其主持公道。

  待到第三任知州到任,更不可能没事重新清理前朝积案了。

  好在同舟社接手河北后,修路挖渠等基础建设不停,需要的人力很多,而且钱粮保障也很到位。

  即便是服苦役的犯人,只要努力做事也能吃饱,若是超额完成工程段,还能按比率拿到奖励。

  如此,徐宁硬是拖到大同建国,正乾皇帝诏令大赦天下方才得以解脱。

  此时,原籍开封府已成敌国,回不去了,其人只能落户沧州。

  获得自由身之后,徐宁就面临生计问题。

  若只想不饿死,大同治下欣欣向荣,凭着一把子力气随便做点事也能勉强过活。

  只是徐宁还有家小跟着自己遭罪,一点积蓄也早在这几年用完了,不仅解雇了侍女,其妻还得接手工养家。

  其人本有意投军,但徐泽北伐成功,与民休息,同军已经不在河北大规模征兵了。

  而且大同早过了缺人才缺战将的初级阶段,对沾染了很多坏毛病的宋军军官不甚待见,徐宁年龄已大,也没法再从大头兵做起。

  其人除了跟着工程队继续干粗活外,还常打临工补贴家用,日子渐渐还算过得去。

  实际上,徐宁一家负担不大,日子并不算太差,只要努力终究会好起来。

  但人与人不一样,经历了东京城中的奢靡生活,再过这种穷苦日子便格外难熬。

  一次偶然的机会,徐宁得知自己的表弟汤隆竟然在格物院出职,经常能见到皇帝,也算是美差,便说于浑家听,其妻当即鼓动他去寻汤隆求个好差事。

  为了家小的幸福日子,徐宁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求自己的表弟了。

  不想,汤隆一直记恨着表哥当年混得好时六亲不认,死了亲舅舅都不来探望慰问的恶劣行径,拒绝承认这门亲戚。

  兴冲冲地跑了几百里,结果连汤宅的门都没能进,家中还有妻儿需要养活,徐宁不愿就这么回去,准备再等两日天碰碰运气。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其人竟然真碰到了运气。

  就在徐宁在燕京熬了三天准备放弃返回沧州时,见到了兵部尚书张绍散朝归宅的仪仗,猛然想起二人还有些许交情。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徐宁跟着仪仗一路到了张宅,并厚着脸皮求见张尚书,想请其人出面为自己和表弟汤隆说和。

  也幸好是大同王朝初建,高阶文武都比较亲民,张绍原本出身不高,又没有家人拖累,宅邸中还没有形成那么大的规矩。

  不然的话,拜帖都没有一张,仅凭前朝刺配犯一句“开封故人徐宁求见”,门子理都懒得理你。

  张绍早过天命之年,精力大不如前,已经跟皇帝说好,只待兵部架子搭好走上正轨后就申请致仕颐养天年。

  其人虽然接见了徐宁,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