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7章 晋江文学独家发表_[三国]主公有人才收集牛逼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提出来了“屯田”制度。这还是他在历史课本上看到的,是曹操日后施行的法子。

  因为不管男女老少,只要参军就有口饭吃,而豫州的军队对战的只是不成气候的黄巾贼,百姓也听说赵云、甘宁和周仓等将军频频传回来捷报,觉得参军危险性没那么高。他们境内的黄巾贼不似黑山、白波等地黄巾贼那般声势浩大,如今官兵人多势众,剿匪的时候并不会有太大伤亡。

  因此百姓参军的热情很高,周仓、甘宁、赵云等将领在外剿匪的时候也会将一些黄巾军收编到队伍里,军队规模扩张很快。

  豫州招募女子从军,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虽然在黄巾攻占县衙时,的确有女子扛着兵器出现,甚至还有女将军,但毕竟是极少数。

  有些在家里没有嫁人的贫民女子,毅然决然地从军了。与其让父母把自己嫁给不喜欢的人,还不如去从军。如募兵官所言,若是立功得到一官半职,不但以后可以在朝廷安稳做官,婚姻也自由安排,以后遇到喜欢的男子,就可以由长官主持婚礼嫁人。

  听说荀州牧还将在阳翟设立婚姻所,日后每对结亲的新人只要得到婚姻所颁布的“结婚证”,上面盖了州府的大印,即使不用拜堂,也是合法的夫妻了,还可以拿到一份州府给予的新婚礼物。

  还有些少男少女在父母的要求下参军,因为报名参军后就可以拿到一些粮食反哺家里。得到的粮食,比卖身的还多。参军好歹日后还能做个自由人,而且听说豫州的兵卒伤亡很少,军中甚至会用州牧赐予的一种灵药治伤。所以要卖儿鬻女的穷苦人家都不卖了,直接让孩子去参军。

  而且募兵官拿着盖着州牧官印的文书,上面写着年纪小的人到军中,主要负责粮食,是不上战场的。这样一来,百姓就更安心地让自己孩子去军队了。

  正如荀澜承诺的那般,招募的少男少女们没有去战场,而是都编成了班级的形式,成了半工半读的军学生。半日要劳作,半日军事训练,晚上则要读书习字。

  荀澜对这些十几岁的少年少女十分重视。这个年纪还在三观形成时期,此时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为此他还特地用积分兑换了现代的语文、数学和思想品德课本,让人用心教导他们,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平等、宽容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期望日后,这些少年人们可以担当大任。

  至于年老体弱依旧报名参军的人,直接被拉去开垦土地和蓄养牲畜,成为了负责后勤的“田兵”和“牧兵”。

  其余的人,荀澜则统一施行“屯田”的政策。其实这也是参考借鉴曹操的主意,历史上曹操推行的屯田政策,对一统北方有着重要的作用。豫州境内,因为前些年的瘟疫和黄巾之乱,有不少无主荒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