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章 以诗始,以诗终_我为国家修文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者颤颤巍巍地站出来,赞道:“皇上高才壮采,所作之诗,寓意无穷,回环流转,畅然不息。令老臣茅塞顿开,诗意顿生。请皇上恩准老臣狗尾续貂——飞入梅花都不见。”

  这老者不是别人,正是“想皇上之所想,急皇上之所急”的沈德潜!

  乾隆这首诗,前三句平淡无奇,加上续上的这第四句,这意境顿时就深远了起来。

  众大臣这才醒悟过来,原来皇上是卡壳了呀!

  于是,连忙纷纷恭贺乾隆皇帝,又作得一首妙诗。

  与此同时,众人心中也在暗自懊恼,自己怎么就没这么激灵呢,续上一句诗又有什么难的,偏偏自己就没这个悟性,又让沈德潜抢了先。

  乾隆皇帝的龙屁被拍得很舒服,心里对沈德潜更是欣赏。

  这老头,不仅文采斐然,而且察言观色的功夫也很了得啊!

  回到紫禁城之后,沈德潜又重新伏案选编《古诗源》,乾隆皇帝每有诗作,也会命其和诗,每每都能让他龙心大悦。

  乾隆十一年(1746年),沈德潜所选编《古诗源》已经大功告成,全书共十四卷,上溯先秦,下迄隋代,录诗七百余首。

  在这部选编作品中,沈德潜崇尚雅正,故尤重作品的风骨,提倡自然,反对雕琢。

  他评曹操诗“沈雄俊爽,时露霸气”,评左思诗“拔出于众流之中,丰骨俊上”,评庚信诗“悲感之音,常见风骨”。

  这些诗人中,沈德潜最推崇陶渊明的“无意为诗,斯臻至诣”,他说:“陶诗合于自然,不可及处,在真在厚;谢(灵运)诗追琢而返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

  《古诗源》编校完成之后,即付刊印。

  因沈德潜在朝中身处高位,诗作又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常出入禁苑,与乾隆皇帝唱和、论诗,《古诗源》甫一面世,即受追捧,一时间竟洛阳纸贵。

  沈德潜亦是老怀开慰,喟叹道:“吾之诗学,能传扬于世,何其幸也!”

  《古诗源》诸事皆毕,沈德潜便向乾隆皇帝乞假归葬。

  乾隆皇帝不仅给他三代都加封典,还赐诗一首,其中有一句是:“我爱沈德潜,淳风挹古福“。

  乾隆皇帝对沈德潜的荣宠众所周知,但一言不合就表白那也是没谁了。

  在古代,皇帝题词就不得了,何况还特地写诗相赠呢?

  这件事在当时,就引起了“文艺界”大震动,当时歌咏其事的不知凡几。

  乾隆十二年(1747年),沈德潜回朝之后不久,便被任命在尚书房行走,又擢礼部侍郎,正二品大员。

  沈德潜一而再,再而三地获得破格提拔,这让朝中大臣们颇为微词。

  乾隆皇帝为此还专门颁谕,特别指出,他是因沈德潜诚实谨厚,且怜其晚遇,才特别加恩,以鼓励老成积学之士,并非因进诗而优擢。

  但这好像不能服众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