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45章 饥饿营销_从剧本杀店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行。

  汪平修觉得口碑有个屁用,能赚钱才是正道理。

  汪平修并没有觉得《采桑女》曲高和寡到了没有观众的地步,普通观众忍过前三幕也能看,过了观看门槛的观众更不用说。《采桑女》是在汪杏花所属世界历经百年依旧经久不衰的佳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汪杏花的改编虽然差了点,但剧本底子在那儿。

  如果说汪杏花把95分的原剧本改成了85分,那么冯灵就把85分的剧本演出了100分的效果,这个戏给看戏的人看,效果是非常的好的。

  好产品就要交到客户的手里。

  汪杏花找不到客户在哪里,汪平修找到了。

  汪平修先是经过几天的摸排,确定这个世界的年轻观众虽然普遍不看戏,但是上了年纪的观众还是有看戏经验,少部分甚至现在还留有看戏的习惯。

  某些省份的乡村地带,一到逢年过节就大戏连台,观众可以说是要多少有多少。

  只不过这些观众因为年纪和社会地位的缘故,常年在互联网和新闻报道中销声匿迹,大众听不到他们的声音,自然而然的就会忽略他们。

  汪平修在确定《采桑女》的受众群体后,让冯灵录了一段几十秒的音频。为防止被人听出来具体内容是什么,汪平修特意挑了一段晦涩难懂的词,不结合前后内容大概率听不太明白的那种。

  然后,汪平修混进了无数群聊,把自己伪装了一个72岁不太会玩手机的独居老人。声称自己无意中得到了这段音频,觉得音频里唱戏的姑娘唱得特别好,想看完整的,但是自己又不知道是哪个戏曲演员唱的哪出戏,只知道这个演员可能叫白白,但搜白白根本搜不到,找儿女帮忙儿女又嫌麻烦不愿意,所以才在网上寻求帮助。

  根据六度空间理论,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这个理论汪平修可能不知道,但他的策略无疑是有用。

  音频如病毒一般在老年人群体中蔓延开来。

  热心的大爷大妈们呼朋唤友,帮助72岁的独居汪大爷。

  听戏的在心里感叹这唱戏的姑娘唱得真好,真是有一副好嗓子,自己也想看完整的,将音频转发给同样听戏的朋友,发动朋友一起找。

  不听戏的随手转发给听戏的朋友,就当是帮帮老伴早亡,儿女又不孝顺的汪大爷。

  点开音频里的人只要有百分之一随手转发,传播了也会相当恐怖。

  汪平修深谙饥饿营销的道理,知道大家对这个神秘的白白的兴趣不会持续太久。就算音频中的神秘姑娘唱得确实不错,但音频终究是音频,不可能做到让人魂牵梦萦,久久难以忘怀的地步。

  这场饥饿营销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把握好度。

  汪平修时刻观察着自己19个小号潜入的四百多个群聊的动向,在恰当时机让冯灵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