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七章 按号入座_我写的自传不可能是悲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需要,所以崇拜。

  “呵呵!小兄弟过奖了,我可谈不上什么数学家,就是一个教书匠而已。”

  “诶!陈大哥,那你平时在大学,是不是总研究些什么什么猜想,什么什么假设之类的世界难题?”孟浪一脸期待地问道。

  闻言,陈有为哈哈一笑。

  “P完全问题、霍奇猜想、庞加莱猜想、黎曼假设,这些世界难题我当然也有想过去解答,只不过我的水平距离那种程度可差得远了。

  大学里面的讲师大概也分两种,一种是喜欢教书育人的,一种是喜欢搞课题研究的,我吧就属于前一种。”

  孟浪闻言有些失望。

  救一个人解决一个麻烦,果然还是自己想多了。

  要真能这么玩,那我一天扶一个老奶奶,岂不是就能功德成圣了?

  陈有为不知道孟浪的失望,有些自嘲地继续道。

  “以前呢大学老师的基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后来为了适应国家战略需求,需要搞科研。

  所以大学老师的主要任务发生了转变,变成了搞科研。

  就算是教学岗的老师,都有论文科研要求,各种评职称更是离不开学术成就。

  像我们这样天赋有限的老师也很无奈呀。”

  “陈大哥过谦了,教书育人固然也是很重要的,搞科研功在当代,搞教育利在千秋嘛!”

  “呵呵!孟老弟一针见血。

  好在最近两年教育部要求,教书育人和科研并重,所以很多学校修改了职称评聘的要求。

  现在科研体系越来越复杂,想要有所成就,对人才的专精需求就更高了,特别是数学这一块。

  有没有一个好老师,或者说有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那影响是无比巨大的。”

  “哦?愿闻其详!”孟浪露出一副很感兴趣的模样。陈有为显然也是有些话痨,见孟浪似乎真的感兴趣,于是打开了话匣子。

  “数学其实是很枯燥的一种东西,国内大多数人学习数学,只是为了高考而已。

  而国内的教育环境也决定了,华国人的数学水平平均值高,但极端值低。

  所以我们奥数奖牌一直拿个不停,但出顶尖数学人才的几率却不如某些数学大国。

  这时候,就很考验教师的能力了,如何引导学生的兴趣,如何因材施教,都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

  陈有为顿了顿。

  “另一个方面,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极其巨大的。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数学圈子,都在呈现家族化。

  家长是数学人才,受到从小的熏陶,子孙攻读数学的几率就比较高。

  反之,没有一个很好的教育背景,那么普通学生就更倾向于那些看上去更容易,也更有希望取得成就的“新兴"学科。

  而不是难度更高,就业前景更不明朗基础学科。

  所以历史上大多数的杰出数学家,即便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