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6章 昏迷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怎么,用冷水敷头也不行么?”范文程看了看正在给黄台吉额头上换湿布的侍女问道。

  “不过权宜之计罢了,只能把体表的热降下来,对体内的高热却是没有多大作用。”大夫叹口气,“对了,我听说阿济格贝勒的高热,有人给他退了,范大人不妨派人去把药方要来,我也参详一二。”

  代善派人给阿济格看病一事,虽然刻意隐瞒,但一剂药就退热的事儿,还是没有隐瞒住,被其他郎中暗中传扬开来,这个黄台吉的汉医自然也听说了。

  此人就是去给阿济格看过病的那个人,乃是黄台吉重金从大明延聘而来的,据说还是从太医院里退下来的御医。

  他们这些人,长年累月地给达官贵人看病,讲究的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反正他们的病号不缺钱,什么药金贵就开什么药,调理身体,滋阴壮阳很有一套,被称为“滋养派”。

  但若遇上急症,需要用麻黄、附子还有石膏这些虽然不贵,但药效奇猛的虎狼之药的时候,就畏畏缩缩地不敢下药,时间一长,也就把仲景先师的那些本事给忘得差不多了。

  孙大夫这些乡野郎中则不然,给穷苦人家看病,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才能被人称为神医。

  一是药效要快,特别是急症,一两副药下去,至多不超过五副药,就要能见到效果甚至痊愈,更夸张的被称为“覆杯而愈”,意思就是病人服完药后,医家一边喝茶,一边观察,等茶喝完,盖上茶杯的时候,病就好了。

  当然了,这等神效并不多见,但也说明了用方的神奇。

  二是药要便宜,药开贵了,病人买不起,那也是于事无补,而要想药便宜,药方用药不但要少,还得是常用药、便宜药,这不但考究医者的医术,更考究医者的用药功夫。

  要想做到这两点,仲景先师《伤寒杂病论》里的那些经典药方,用药少而不贵,就成了孙大夫他们这些人的首选,因而被称之为“经方派”。

  志文用来给阿济格退热的白虎汤,就是伤寒论里的一道名方,可惜这个汉医以前或许是不屑用,现在嘛,即便给他看了方子,恐怕也不敢用。

  范文程暗暗摇头,这个汉医都听说的事情,他何尝不知,一连派了几拨人去阿济格那里,都是杳无音讯,无人回来传信。

  他相信阿济格再暴躁,也不敢公然对大汗的人下手,有心想派些兵马,去看看那一带,包括沿路到底出了什么事。

  可惜他身为汉臣,哪里有调动兵马的权力,找过几个黄台吉的心腹,但这些人信服的是大金可汗,对他则是不予理会,连听他说几句话的工夫都欠奉,更不相信阿济格那里会出什么事儿。

  范文程只得放下忧虑,转而去找代善,他知道给阿济格看病的汉医是代善张罗去的,就算还没回来,但或许能要到那个退热的方子,如此陛下就有救了。

  谁曾想代善一口回绝,说他从来没有擅做主张,私下派人去过阿济格那里,什么汉医,什么一剂药就让阿济格退烧之事就更是子虚乌有。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