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5章 额仁卓尔湖的发展筹划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一样。

  这里不仅气候严寒,更因为盐湖过大,导致周边土地盐碱化,无法耕种,聚集在此的都是穷苦人家,没有自己的羊群,不能晒盐冻硝的时候,就都是闲人,日子过得紧不说,人一闲下来,也容易惹是生非。

  志文修建坞堡,正好解决了让周承允头疼不已的生计问题。

  “只是就这么十天半月的工夫,以后我还是没办法啊。”想到这坞堡用不了多久就能建成,以后卓尔湖边的人,除了晒盐冻硝,还是没什么活儿干,周承允又发了愁,他知道志文洗羊毛,历来用的都是本该处死的战俘,除了吃饱穿暖,这些人实在与囚犯无异,这种待遇,一般人没几个愿意干的。

  “多出些钱粮,总有人愿意来洗羊毛的。”志文说道,这些人不比跟着他逃难的那些已经算是脱了贫的难民,环境再差,只要有钱粮可挣,应该不会拒绝的。

  “哦,小志,你这是打算让普通人也来洗羊毛了?”周承允问道。

  志文无奈点头,毛衣在江南一带极为畅销,京师一带也开始有人穿上了,最大的对头范氏已灭,接下去要做的,就是扩大产能,不但要大量织毛衣,志文还打算将毛布也推出来。

  这意味着眼下这些以流匪俘虏为主的、免费洗羊毛的人手已然不够用了,必须花钱雇人才行,要等叶赫黑水两只佣兵团将金人俘虏分批送过来之后,才能慢慢减少雇佣人手。

  没想到周承允摇头,“不行啊,即便你招人洗羊毛,也是杯水车薪,作用不大。”

  “那我要是再让他们织羊毛呢?”志文问道。

  “小志,你这是打算大干一场了?”周承允有些惊喜,毛衣也好,毛布也罢,工会与商社之间还是采取类似后世的包销方式,眼目前是不愁卖的,那自然工会的产品越多,商社获利也越大。

  “没错,周大哥,现在没有后顾之忧了,自然要大干一场。”志文道,家人都到了塞外,再不用担心什么了。

  “还是你想的周到。”周承允不得不承认,如果不想造反,那么将家属迁到塞外,是最可行的办法,官吏朝堂,随时都有可能因为眼红你的钱财,而出手对付你。

  是以志文和他通气之时,周承允对此是赞同的,现在草原上除去后金,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威胁到他们了,左翼蒙古虽然还没有拜倒在他们的金钱攻势下,但也构不成威胁。

  “放心,周大哥,我已经安排宋献策去解州接你的家人了,他们稍晚些也能到达林台。”志文见周承允的模样,以为他担心自己的家人,急忙把自己的安排说了。

  “哦,这个我倒不担心,你小子在这种事儿上是不会办砸的。”周承允道,“我是在想你刚才所说,在此地织羊毛之事,你不会是忽悠我吧?”

  在周承允看来,虽然织毛线算不上是涿鹿工会的核心机密,但他们在卓尔湖的掌控力还不足,苏尼特部的亲近程度也比不上达林台,迁移过来的插汉部人手也没有完全归心,为安全计,纺线织衣还是在达林台的好。

  “多虑了,周大哥。”志文的设想,是充分利用卓尔湖的人力,不但将其建成洗羊毛的基地,毛线甚至毛布的纺织,也可以在这里完成,这些东西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卓尔湖这里的人相信很快能学会。

  当然了,出于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考虑,织毛衣,还有用毛布剪裁衣服,这些后期的事务,就放在达林台好了,那里不但离边塞更近,有利于运输,而且达林台与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密,已然如同一家人。

  “卓尔湖的这些人如果有更多的活儿干,有更多钱粮可赚,他们才会更快地归心,不是么,周大哥?”志文最后问道。

  周承允点头承认。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