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5章 晋北风云起(2)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鹿山一道行事,只是此事事关重大,贺文瑞有些犹疑不决。

  “大人,何事?”幕僚问道。

  “无事,你且先下去吧。”不论做与不做,贺文瑞都不想将此事宣扬出去。

  待幕僚走后,贺知州一个人在房内左思右想,到底参不参与呢?

  涿鹿山的计划看上去完美无缺,滴水不漏,真有可能成事,可贺文瑞明白,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们要挑动的,是整个晋北的文武官场,这些人利益受损之后,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疯狂反扑。

  信中分明暗示,自己等人若是不参与,涿鹿山也会全力以赴,独力完成此事,只是手段恐怕会更加暴烈,颇有种将他和耿如杞小瞧的意味。

  这不是赶鸭子上架么,贺文瑞心里有点不太痛快,这么大的事,难道不应该先征求一下自己等人的意见?

  不痛快归不痛快,贺文瑞静下心来细想,涿鹿山此举,倒不失为一个快刀斩乱麻的办法,尤其是对耿如杞执掌宣大实权更有帮助,如若不然,耿总督还真有可能被架空,有名无实。

  那就...干了?贺文瑞的心里渐渐坚定起来,反正已经和涿鹿商社绑在一起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想要大规模将红薯土豆推及开来,成为青史留名的人物,离不开总督耿如杞的强力支持,而要想让恩师支持,就得让他掌控实权,不得不说,青史留名的念头,已经成了贺文瑞的执念,大有谁拦路,谁就是仇敌的感觉。

  而且贺文瑞相信,恩师心里对青史留名的愿望,恐怕一点也不会比他小,在亲眼目睹了红薯土豆的丰收之后,临走前,贺文瑞同样看到了耿如杞眼里那不同寻常的光亮。

  最为重要的,就是涿鹿商社本身的实力了,贺文瑞相信,此事没有他们帮忙收尾,涿鹿商社也能全身而退,将他们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要是双方心里有了罅隙,贺文瑞觉得得不偿失。

  那红薯土豆需要他们挑拣一事,贺文瑞还不太相信,即便此事不真,但在安抚任用保安州外来难民的这件事上,也离不开涿鹿商社,一旦他们撂了蹶子,这些难民就是隐患,保安州这么多的粮食,反而是祸根。

  罢罢罢,就干他一票大的,想到这里,贺文瑞缓缓在桌上铺开纸张,准备写信给耿如杞。

  阳和城位于晋西东北部,西与大同毗邻,北边隔着长城就是塞外插汉部的草场。

  其城墙高壕深,有三个城门,东门成安,西门成武,南门迎暄,城门外各建有瓮城,城门上有城楼,还有14个窝铺,都是藏兵的地方。

  全城分别于洪武二十六年,三十一年,及万历二十年,经历了三次砖包,称得上是铜墙铁壁,因最早是阳和卫的驻地,故称阳和城。

  宣德元年移高山卫同驻,城东属阳和,城西属高山。

  隆庆四年,宣大总督成为常设的地方官,由宣化移驻阳和,阳和城自此成为宣大一带的最高行政及指挥中心。

  另外,还有大同副总兵也在此驻扎,乃是一个纯粹的大兵营,普通居民很少。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