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4章 晋阳风云(2)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总兵?听上去似乎并没有升官,但周承允心里清楚得很,这两镇地位大不一样,大同乃是九边重镇之一,战略位置比晋西重要多了,朝廷拨付的钱粮自然也要多得多,看似平级,实际上大同总兵隐隐高出晋西总兵一截。

  怪不得要摆酒庆贺,武人嘛,心里面藏不住事儿也正常,只是没想到流寇一来,就这么被耽误了,此时周承允已经对这条传闻信了七八分。

  这时周承允的心中忽地一动,隐隐对耿如杞的动向有了点猜测,开口说道,“嗯,很好,再说说看,晋阳城里还有些什么传闻。”

  周掌柜为难地说道,“这传闻太多,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其他的咱们不管,”周承允开导道,“就说说和耿巡抚,对了,还有张总兵相关的就行了。”

  周掌柜闻言,皱着眉头苦思冥想。

  “不急,周掌柜,慢慢想,司茶,给周掌柜把茶水续上。”周承允吩咐道。

  “咦,好像有了。”周掌柜“咕嘟”咽下一口茶水,似乎想起了什么。

  周承允没有催促,静静地等着周掌柜开口。

  “耿大人的一个学生,叫什么名字我记不清了,同进士出身,此前没有去处,一直赋闲在家,前些天被举荐,做了保安州知州,不日就要上任,听说举荐他的,就是巡抚耿大人。”周掌柜如实说道。

  “当真?”周承允问道,眼里精光一闪。

  周掌柜很肯定地点头,“没错,此人祖籍晋阳,我也见过一面,宴席都摆过了,唉,这年纪大了,记性真不行了,怎么就是想不起他的名字了呢?”

  “周掌柜辛苦了。”听到这里,周承允展颜笑道。

  到此地步,周承允已经大致知道了耿如杞的盘算。

  武将到了总兵这一级,在大明已经算是顶天了,无非是尽量找个钱多事少没风险的地方呆着,晋西虽然没甚风险,可钱少啊,大同就不一样了,作为边镇,钱粮少不了(虽然最后落到普通士兵手中的没多少),边境外又是承平已久的北虏,和蓟辽一比,可就太平多了。

  也就是说,京师勤王立功后,还未回到晋西,耿如杞就在为此奔走了,这些年他与总兵张鸿功在晋西一文一武,还算相得,这大同总兵的位置,恐怕就是他给张鸿功谋的。

  而保安州虽小,却是连通宣大和京师的要道,又在宣大总督辖下,耿如杞把自己的学生安在了这个位置,他想做什么,不是已经昭然若揭了么,他的眼睛,盯上的应该是虚悬一阵的宣大总督的位置。

  宣大总督,全衔为“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辖晋西、宣府、大同三地,外加一个保安州,已是大明最大的封疆大吏之一,算得上位高权重,耿如杞若如愿坐上这个位置,有一州知州和一镇总兵相助,那位置当能坐得稳了,而他现在通往宣大总督的障碍,就是这些在晋西大地上消失的流匪。

  “走!”周承允站起身招呼司茶,“去耿大人的府邸。”

  “还去啊,涿鹿山不是没事儿了么?”司茶咕哝着。

  “去拍拍马屁不行啊!”周承允笑骂,“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可要不得。”

  “公子,”周掌柜喊住周承允,“你让我准备的那些礼物就在外堂放着,要不去看看?”

  “这回用不上了。”周承允摇头道,“古玩字画你先收着,以后再说罢。”

  “用不上了?”司茶不解问道,“公子,你去耿大人府上不带礼物,拿什么拍马屁?”

  周承允大笑,“我啊,要送他一场大富贵,这些礼物与之一比,就算不上什么了,不拿也罢。”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