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章 攻取呼闷城(二)_盛唐神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领河中的时候,开始了收税,但税收并不重,河中也很安定。唯有大食人一来,他们根本不把昭武九国人当人,肆意掠夺昭武九国人的财产,抢占昭武九国人的一切,甚至生命。他们想杀就杀,靠近呼罗珊的安国,康国,史国,何国都被大食人害惨了。

  河中地区也只有宁远国和石国受大食的迫害比较少。原因也简单,这两国国王都是突厥人。国王的卫队拓揭也大多是突厥人,比较英勇善战。而且两国都有一个靠山,石国是突骑施,宁远国是大唐安西军。

  与之相反,其他昭武九国康国,安国等,他们都是粟特人。粟特人经商厉害,打仗却不行,尚武却不善战,战斗力比起大食人,突骑施(突厥)人和唐军来差远了,这才被大食人压迫得死死的。

  屋磨是从昭武九国立场分析问题,当然觉得唐朝的政策最好。而萧去病作为一个后世人,又是站在唐朝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却觉得唐朝的羁縻政策才是这三种政策中最失败的一种。

  突骑施是打下来这块地方就是我的,我收税,我经营;而大食则是打下来先掠夺,然后再经营;而唐朝却是打下来不经营,你自己管好自己,我只要你服我就行。这就是唐朝一直实行的羁縻政策。

  这个政策是从高祖时候就定下的,所谓:“怀柔远人,义在羁縻,无取臣属……要荒蕃服,宜与和亲”。说白了就是,在征服其他民族政权之后,让其自治,军事自主,经济自主,行政自主。唐朝对他们则是军事上威慑,如在旁边驻军,如征调他们参战等;还有就是经济上给予些许好处,你向我纳贡,我给你赏赐。

  这种政策在唐朝建立初期,力量不是很强大,事情又太多忙不过来的时候,确实非常适用。但只能算是权宜之计,长久实行肯定是弊端重重。有实力又有野心的,比如突厥,被唐朝打残之后在这种羁縻政策下很快得到了发展壮大,有了实力之后便又开始反叛。

  没军事实力那种,比如河中昭武九国,在高宗的时候,就被苏定方打下来,归于唐朝版图,受唐朝册封。但是唐朝也不去经营,结果就是昭武九国自己不能保护自己,又拥有巨大财富,于是引来各方争夺,河中一直得不到安宁。

  至于靠和亲的办法使远藩臣服,更是一厢情愿。像宁远国这样,真心服你,不和亲也会跟唐朝站在一起;像吐蕃那样的,文成公主和亲完全是资敌(给敌人带去了先进的工艺和文化),金城公主嫁过去,还不是一样天天打仗;最惨的是宜芳公主和静乐公主嫁给奚王和契丹王还不到半年就被杀害。

  看来,就算这次安西军能打下河中,还得想一个好的办法,才能使这里长治久安,真正成为唐朝的领土,而不是仅仅在名义上受唐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