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四章 敦煌_丝路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郎所言极是。”他恭顺地回道,暗暗地咬着牙。

  谢惟拍了拍他的肩膀,亦师亦友,一如即往。

  “都已过去了,一生还长,眼光放远些。”

  初七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远远地看着这两人相处,真是兄友弟恭,和谐又有爱,她放心了,转而回到房内收拾行李,明日一早就要和谢惟去敦煌郡。

  天越来越冷,道路险而长,越到过冬之时,盗贼匪类越是猖狂。

  谢惟携家将近三百人,从武威城出发一路浩浩荡荡,有些粟特商人见之忙与谢惟套近乎,希望能够同行,减少被抢货的风险。他们还说起之前有伙商队被抢光不算,还被人画在了敦煌的壁画上,真是丢脸又丢财。

  只是出门在外难分敌友,即使胡商得说再可怜,谢惟也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而他们则像条小尾巴紧跟在车队之后,安然无恙地过酒泉,来到了敦煌郡。

  敦煌是河西走廊的尽头,也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过敦煌,出玉门,就是西域了。前朝隋帝信佛,在此修窟七八十个,加上前朝壁画佛像,故有了千佛洞一称。

  到千佛洞时,正好是初七出嫁的第三个月的最后一天,谢惟请来得道高僧,由其引领,谢惟、初七分携堇菜、笲菜入洞窑,奠告于谢氏先人画像及牌位。

  得道高僧焚香颂经,初七则睁着大眼睛好奇看着石壁上的谢氏众人像,竟然与真人大小无异,而且画得栩栩如生,左列首是谢惟的祖父辈,而后是其阿爷、兄长,右列首是祖母、后随母亲、兄嫂等。

  谢惟请画师将初七也画到了谢氏族人像之中,上书“谢氏初七娘”,归谢氏之宗族。

  虽说门第有云泥之别,但谢惟丝毫没亏待初七,全以结发妻的品格相视相待,也无视外头的闲言碎语,他做了这么多,从来没说过虚无飘渺的誓言。

  初七感动至深,她依偎在他身边,陪他看着黄沙日落,她想:就这样过一辈子,她也愿意。

  画好人像之后,谢惟与初七听高僧讲经,虔诚供奉,而后又与她浏览千佛洞中的万千世界,看尽前朝彩塑、佛像、壁画,还找到了粟特人所说的“胡商遇盗图”。

  初七在“胡商遇盗图”前看了好一会儿,不由感叹道:“画得真像呀,我好遇到过这几个人。”她用手指点了点其中的粟特人。

  到了胡商聚集的兴胡泊又是另外一番光景,这里都是异族人,不是高鼻深目,就是皮肤黝黑,满脸的胡子,街上随处可见衣裙鲜亮的胡姬,光着脚头顶陶瓶,在这集市上不兴铜钱,大物件用的是金、银、丝绸,小物件可用麦、粟,吆喝时候官话、粟特语、波斯语、天竺话都混做一堆,挑几个字眼合成一句,竟然还能听得懂。

  初七来到此处真是如鱼得水,她牵着阿财以丝绸换了不少精美银器和珠宝以及波斯织毯,还换了一壶葡萄美酒,打算晚上与谢惟共饮,然而转过头时,茫茫人海只剩下她,谢惟竟然不见了。

  他从来不会如此行事,除非出了事。

  初七心头一紧,连忙牵起阿财去找谢惟,过了一巷子时忽然见到谢惟坐在一茶肆里,而他的跟前正是许久未见的慕容舜。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