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52章:超常调查(Ⅱ)_远东王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此增加了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上述种种负面因素,共同导致了工业产值进入第四季度以来显得不太好看。

  季节因素引起的生产波动固然是一个麻烦,但是并不像看起来那么严重,可以通过签订长期用工合同得以缓解。况且罗兰觉得工厂主这一年来已经挣得不少了,逢年过节多给工人发点奖金也是应该的,政府原则上不应干预,让市场自行调解劳资双方的供需关系。

  济诺维对此持不同看法,在内阁议会上以基特兰德雇工为典型,指出工人阶层出现一个很不好的苗头:来自北方高原上的打工者,大多是通过“基特兰德劳动派遣公司”输送到卡隆工业区以及铁路建设工地,由公司代理签署劳资合同。

  这家公司掌握了数以万计的优质工人,同时具备工会性质,在与资方谈判的时候非常强势,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这让资方的工厂主们感到很被动,迫于工人不足的现实,最后只能做出让步。

  济诺维认为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劳动派遣公司太过强势,在为旗下工人争取优厚待遇的同时使资方的利润受到挤压,这会挫伤后者创业与扩大生产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济诺维更担心的是那些零散的工人看到有劳动派遣公司这样的“准工会机构”做后盾,可以为自己争取更优厚的待遇,也将效仿基特兰德人组建工会与资方谈判,开出得寸进尺的条件,这必然会加剧劳资双方的矛盾,成为阻碍远东工业化进程的一大隐患。

  尽管罗兰更同情工人阶层,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老山羊”的顾虑确有见地,工会势力太过庞大,动不动就闹罢工,的确会带来一些负面的社会效应。如果劳资双方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调解,资方很可能会放弃投资实业,转而杀进较少受到工会干扰的金融投机市场,或者将工厂搬迁到劳动力价格更低且没有工会势力的国外,要么设法引入外籍劳工以替代本国劳工……无论采取哪种策略,最终都指向“去工业化”这一并不美好的结局。这一现象曾在地球上屡次上演,罗兰不希望同样的历史在寇拉斯王国重演。

  面对工会势力的扩张,济诺维提出一个针锋相对的提案:号召工厂主联合起来,就同一行业的雇佣工资标准达成协议,由同业行会代表出面与工会进行劳资谈判,迫使工会接受这一行业公认的工资标准,如果对方拒绝妥协并以“罢工”作为要挟,同业行会将采用“封杀”策略予以回击——除非对方首先低头妥协,否则整个行业都将拒绝雇佣该工会的会员。

  罗兰一听就明白了,“老山羊”其实是在效仿工会的组织模式,搞出一个“资本家的工会”,更确切的说法是“卡特尔”,制定行业工资标准,其实就是搞雇佣价格垄断。

  济诺维这个办法行不行得通,要看工会和行业垄断组织双方谁更强势,谁的组织纪律更严明,贯彻斗争意志更彻底,然而更大的可能是两败俱伤,甚至由劳资矛盾升级为阶级对立。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