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20章:丰收的季节(Ⅷ)_远东王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些传言甚至比报纸上的宣传更夸张。

  那些不信邪的人,倘若居所距离农场试点较近,就会设法前去附近的农场拜访,亲眼看看那里的农作物产量是否真的比自家的亩产高出一倍。结果这些人在亲身考察过后,几乎全都立刻下定决心:明年我家也要加入公社!

  对务农者而言,种田是他们赖以谋生的生存技能,也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事业。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勇气放弃耕作农田进城谋生,又渴望提高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最直接的选项就是努力提升作物产量,更多的粮食就意味着更高的收入。千百年来远东农民不断尝试运用各种方式改良农业生产技术,长期来看的确有效,但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直到罗兰倡导并且推行的农业改革方案出炉,通过为期一年的实践证明这条路卓有成效。

  随着试点农场相继获得空前丰收,报上每天都有相关喜讯公布,再搭配以“萨莉亚留影术”拍摄的现场画面——农场社员发自内心的喜悦笑容,仓囤里堆积如山的粮食——都以最直观最真实的方式呈现在报纸上,并且通过四通八达无所不在的新闻网络传达到远东城乡的每一处角落,触动人们的神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口碑是最好的风向标。农业改革的大获成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那些采用传统方式耕作的农人难免眼红心热躁动不安,谁又不想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投身改革大潮以尽快充实自己钱包?

  从七月收获早稻季节开始,罗兰主持的“远东农业改革办公室”就陆续收到全国各地农民的来信,一致要求借鉴农业改革的成功经验,申请在当地创建公社,尽快将零散的田块组织成集体农场。

  “农业改革”同时也是一场社会实验,各地农民的来信正是这场社会实验引发的正面反馈,由此可见原本局限在两百个公社中的农业改革实验已然得到全国农民阶层的普遍支持,这些来自民间的呼声为进一步加大农业改革力度积蓄了强劲的动能。

  社会改革大多由上层精英首先发动,试图对生产关系稍加调整,以期达到更优化的配置。但是社会改革如果仅仅局限在上层精英的小圈子里,无法调动大众参与的积极性,那么几乎不可能成功。反之,当社会改革初步取得成效,赢得大众的积极参与,大众的意志过于强大,往往会反过来压倒那些扮演改革先锋的少数精英,后者倘若被这股民粹的力量左右,不能坚持按照预定的节奏掌控改革舵盘,被大众汹涌澎湃的激情推着前进,那么改革的航船就会遭遇迷航乃至触礁的风险。

  如今寇拉斯堡的决策层就处于被民意裹挟、彷徨失措的境地。从内阁中的数位大臣到国王鲁道夫一世本人,都被民众要求参加农业改革的积极性所感染,认为应该趁热打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农业改革的成功经验。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