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2章 大周帝国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延循旧制。向北宋称臣。不久,赵匡胤赐诏答礼。又遣枢密承旨王文来贺袭位。

  这算是李煜同北宋之间的第一次外交,顿时就将他性格中的软弱部分表现的淋漓紧致。

  早先,李璟虽然已向后周称臣,但仅去年号,其余仍用王者之礼。但李煜为表虔心,主动换上紫袍迎见宋使,而且在会见过程中,始终是低三下四,诚惶诚恐。极尽委屈求全之能事,直到宋使走后,李煜才敢换回黄袍。

  在这之后,每逢年节,或是北宋皇家、王公大臣遇有红白之事,李煜都要送上大批财宝作为贺礼,丝毫不敢怠慢。

  在李煜称帝的其后几年里,赵匡胤指挥宋军四面出击,高歌猛进。先后征服了荆南、湖南、后蜀等国,对内也是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但使国力蒸蒸日上,更彻底消除了自唐末以来因藩镇割据所造成的动乱局面。一统天下的势头非常明显。

  而反过来再看李煜,除了一味地讨好北宋以外,几乎什么也没有去做。国力日渐衰微。

  到了开宝四年(971年),北宋已经征服了南汉。开始在长江上游的汉阳屯兵,已直接威胁到南唐的独立。

  李煜惊恐万分。急忙派弟弟郑王李从善带着大批珍宝去大梁朝贡,又全面地贬损仪制,请求将南唐改称为江南,自称“江南国主”,改南唐国印为江南国印,此前赵匡胤曾赐李煜“诏书不名”之礼,李煜也上表请除。

  不过这些工作,都是表面文章,李煜毕竟还是割据一方的皇帝,赵匡胤也自然不会因为他驯服而罢手。

  不过好在宋军刚刚征服南汉,士卒疲惫,需要一定的时间休整,而赵匡胤本身非常看不起李煜,只当他是案板上的肉,想什么时候切,就什么时候切,所以也不急于一时,就将此事答应下来,可是又不肯放李从善回国。

  这一来,李煜更加恐慌,便开始在金陵大搞形象工程,下令此后下旨改“诏”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侍府,改御史台为司宪府,该翰林院为艺文馆,改枢密院为光政院等等,把政府各主要部门的名称全部改变,用以回避北宋。

  南唐开国多年,皇宫修建得十分壮丽,并没有因为向中原称臣而降低规模,里面有许多帝王专用之物。

  以前李煜为了向北宋表示臣服,每遇宋使到来,他就命人把这些物件撤去,等宋使走了再摆出来,到这时干脆尽去不用。

  除此之外,李煜还降封子弟,把封王者都降为公爵,可这一切都无济于事,最多是把自己的命运从死刑改为死缓,却无法改变最终的结果。

  其实南唐并不缺乏忠义之士,很多人都曾向李煜献计献策,试图改变国家面临的这种被动局面,比如说南唐大将林仁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林仁肇身高六尺有余,体魄雄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