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5章 三万流民_回到古代做创业导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言一出,倒是引起了谭星渊的注意。

  上次去东海国的路上,谭星渊在船上看到岸上那些从冀州拖家带口南下避难的难民。

  只是不曾想,已经在京城积累了三万之众。

  如今天气严寒,这些流民如何熬过冬天?

  但是自己毕竟人微言轻,还是不要多嘴,静观其变再说。

  此时长公主担忧道:“往年来京城的流民不过数千人,如今为何有三万之众?”

  户部尚书范承平出列说道:“这些流民大部分是佃农,冀州之地地租较高,而且今年冀州遭遇洪灾,收成减产,导致大量佃农没有粮食过冬,有的佃农已经把来年的种粮都吃了,还是难以为继。”

  长公主疑惑道:“为何冀州之地地租较高?”

  范大人回答道:“冀州之地,近些年水患严重,只要发生洪水,大量农名欠收,无以为继,只能把土地卖给地主,这些没地的农民只能再继续租地主的地,变成佃农,只是佃农越来越多,地主便把地租抬的越来越高,以至于达到了收成的七成归地主所有。”

  谭星渊已经听明白了。

  这就是历史上不断上演的土地兼并。

  冀州之地多水患,导致大量农民欠收,只有卖地才能活下去。

  而无地农民多了,那些地主便可以用高额的租金压榨这些佃农。

  毕竟你不想种,有的人是想种。所以才有了惊人的三七开。

  当然地主拿七成,佃农拿三成。

  而大肃朝其他地区相对好一些,租金是五五开。

  长公主面色凝重,她毕竟当政一年不到。

  这些事情岂能全部知晓。

  况且问题的根部是水患,但是想要解决水患,就得花钱修水利。

  可是国库中总是空空如也。

  她当然知道,长此以往,土地会大量兼并。

  这样下去,朝廷税收减少。因为这些地主都是权贵阶级,现在站在的台下诸公也都是其中一份子啊!

  想从他们身上收税,何其难啊!

  而大量流民涌现,也是动乱的源头之一。

  但是眼前,更重要的是救助这些流民,不然一场大雪,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

  于是长公主说道:“如今要务,便是要救助这些流民,切不可冻死饿死一人。”

  此时三司使李洪说道:“启禀殿下,这些流民自当是要救助,只是三万流民起码在京城呆上三个月,耗银起码三十万两。”

  长公主一听,心中更是一惊,这不是一笔小的开支啊!

  立刻问道:“现在国库中还有多少银子?”

  李洪说道:“还有不足三万两。”

  长公主心沉到谷底。

  见长公主没有说话。

  李洪开始叫苦道:“京城八十万禁军,一月的粮饷就要一百五万十两,北部和西部的边境每月粮饷也要一百五十万两。光着两项就要耗费朝廷一半以上的收入,加上各级官员俸禄,国库真的很吃紧啊!”

  又是沉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