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八章 小赵官家好冲动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临安城破之前更是丢掉江山社稷一窝蜂逃跑。

  在一身正气,为大宋江山社稷不顾己身的李相公面前,这些朝臣再怎么装得人模狗样,也是一群行为可鄙的小人。

  不扳倒李纲,他们就没法站直了腰重新做人。

  而之前出任副元帅之职并随今上出生入死的心腹汪伯彦和黄潜善,也因为李纲的存在而变成了幸进之臣,更是对这个又臭又硬的“刚直相公”深恶痛绝。

  当年,拗相公王安石为了辅佐神宗皇帝变法,砸了天下不知道多少“好人家”的饭碗,其友人王令曾作诗《寄介甫》,劝告王相公:

  古人踽踽今何取,天下滔滔昔已非。

  终见乘桴去沧海,好留余地许相依。

  这两句诗词说通俗一点,就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结果,王安石偏要一意孤行,硬是把自己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全送到了对立面。

  比起享负天下盛名三十年的王安石,年仅四十四岁的李纲啥都算不上,脾气却更硬,其人将老皇帝拉下马不算,还接连逼迫两个小皇帝,其结果自然早就注定。

  之前是因为朝廷新建,内外部压力极大,所有人都不得不忍。

  现在,同宋两国形势缓和,皇帝的法统地位基本稳固,已经用不着这个讨人厌的“门面”了,此时还不“倒李”更待何时?

  赵构比起乃兄赵桓强了不止一星半点,在“倒李”一事上便能充分看得出来。

  尽管越来越多的朝臣嗅到了风向变化,纷纷上书弹劾李纲刚愎自用、擅权妄为,小赵官家却没有立即罢免这个让自己也很不爽的首相。

  其人反而竭力压制朝堂争斗,强调逢此国家危难之时,众臣应当放下分歧,顾全大局,和衷共济。

  赵构还听取包含李纲在内的臣子意见,接连下诏稳定国内形势,以自身的模范行动为大臣们树立了国难当头努力做事不扯淡的榜样,借机狠狠地刷了一波声望。

  其一,诏各州、军通判有二员者精简一名,权减宰执奉赐三之一,拘天下职田钱隶提刑司,并免除各路提举常平司及两浙、福建提举市舶司。

  无论是政治腐败、土地兼并,还是天灾人祸,最终都会造成帝国入不敷出的局面。

  然后,王朝便会因为没钱解决各种问题而走向衰落。

  一文钱难得倒英雄汉,财政危机也永远是王朝的第一危急。

  要想逆天而为,强行给大宋续命,就必须先解决“钱”的问题。

  其办法也简单,无非开源、节流两点。

  新宋现在连地方的钱粮都收不上来,开源暂时别想了,唯有先在节流上做文章。

  但大同灭宋之心不死,新宋政权暂时还不能“精兵”,那就只能“减政”了。

  其二,籍天下神霄宫钱谷以充军国经费,还元祐党籍及上书人恩数。

  对具体统兵的前线将帅来说,要想取得战争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