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十七章 赵构绍宋有手段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再能打的军队,没了钱粮,都得抓瞎。

  而军队一旦能够自筹钱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军队自收自支,自主性更强,战斗力更有保证,可也会渐渐失控。

  此举显然有悖于大宋传统,一个不慎就会养出尾大不掉的藩镇。

  但现在新宋最关键的问题是没有军队就无力应对内忧外患的局面,眼前这关都过不去了,哪里还能操心以后有的没的?

  而且,以同军的彪悍,也只有藩镇化的军队才有足够的战力勉强与其对抗。

  两害相权取其轻,只有先摆脱了随时都会再次国灭的命运,等新宋与大同真正达成战略均势之后,再考虑削藩收兵权的问题。

  赵构此举的效果自不用说,仅仅月余时间,就看到了成果。

  折彦质、刘光世在军中素有威望,善得兵心,二人将重点放在收编乱军和溃兵上,基本是将旗一树,应者云集。

  韩世忠、李成起于行伍,敢打能打,麾下将士也有股狠劲,这二人便把主要精力放在平定以钟相为首的民乱上,平乱、整编、屯田一条龙。

  而由唐州率部突围南下的军中新秀张俊也不含糊,其人靠着之前的清野,很是搜刮了一大笔钱财。

  在如今的大宋,有钱就有兵,有兵就更有钱,如此滚雪球,势力扩张也相当快。

  应该说,大宋从来就不缺能人。

  只要皇帝敢放权,很快就能有人为朝廷拉起数万大军。

  但这些军队空有庞大的数量,现阶段依然是乌合之众。

  不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训练和磨合,以及在不断的战斗中锤炼,战斗力依然可疑。

  为了争取宝贵的时间,赵构听取了同知枢密院事汪伯彦的建议,遣使入同宣告新宋成立,正式向大同帝国叫板。

  此举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一些被大同打怕了的臣子反对。

  这些人生怕朝廷过于高调,会引来同军的报复行动。

  赵构却认为大同灭宋之心不死,新宋根本藏不住,也不应该藏。

  唯有主动应战,才能赢得喜欢邀名的正乾皇帝正视,还能借机扩大新政权的影响力。

  这套说辞很迷,并没有多强的说服力。

  任何异常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原因。

  “汉水大捷”之后,同军停止了对赵构的疯狂追击,给了其人喘息之机,让一度计划继续南逃的新宋行在暂时留在了江陵府。

  没有了迫在眉睫的压力,原本就勉强凑合在一起的朝臣们便开始闹腾起来,“战与和”“进与退”的争论充斥在每一次朝议之中。

  而类似于放弃陕西引同夏两国大战,征召野蛮敢战的南疆夷人对抗同军,编伍福建、广南疍民奇袭大同水师等各种古怪言论,也大有市场。

  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大宋肯定是因为自身肯定存在极为严重的问题,才会被新崛起的大同摧枯拉朽般覆灭。

  新宋政权能够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