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五章 还有没有脸皮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再说这些话为时已晚。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军队上,徐泽造反后,大宋禁军对同军从未一胜。

  而且越打越不敢打,梁方平、何灌二人手握大军却望风而逃就不说了,李纲这等国之干城亲自组织城防,还能让守军站在城墙上自己踩死自己上百人。

  军队表现如此窝囊,任谁都没法有底气。

  南阳府相比开封府,地势确实险要了很多,可就城池防御性而言,仓促扩建的临安又远不及持续经营了两百余年的都城东京。

  如此险要的地势都无法阻止同军攻入南阳腹地,临安又拿什么阻挡同军的猛攻?

  形势比人强,强要面子的结果就是面子里子都会失掉,还不如果断伏低做小买平安,众宰执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均没有反驳天子的意见。

  而且,这种形势下的谈判哪有一两次就成功的?

  同军会不会退兵最终还是得看正乾皇帝的脸色,以其人的贪婪,绝不可能轻易打发。

  若是真能只花三五百万岁币不割地就让大同退兵,反倒是要烧高香了。

  第二个问题相对简单点。

  打前站的郑望之哪怕被皇帝正式任命为工部侍郎,也只是从四品。

  以此等级别的官员求见同军前锋小将自是足够了,但要想表达大宋朝廷和谈的诚意则远远不够。

  须知道正乾皇帝的架子极大,同宋两国数次爆发危机,大宋派去的使者都必须是实权真宰相和血缘足够近的亲王才行,不然就直接给你赶回去。

  正乾皇帝现在还没有出现,皇后和皇长子也成了同军的俘虏,暂时可以不急着派真宰相和亲王一同前往同营劳军。

  但大宋派去正式谈判的官员级别若是太低,肯定会被视为“不懂得敬畏强者”,搞不好就会被直接轰回来。

  由此,涉及到具体的出使人选高不成低不就,赵桓就不好确定了。

  国难当头,地位最高的太宰白时中外无退敌之功,内无安定朝堂之能,已经吃了不少弹劾。

  皇帝对言臣们的上奏尽皆留中,明面上是维护太宰颜面,实际却是逼迫其人让位。

  白时中也清楚自己应付不了当前如此复杂的局面,无意再趟这滩浑水,已经两次上书请求去位,此时更是装起了木头人。

  次相李邦彦为人最是油滑,各方关系都处理得不错,早年还和徐泽有些许交情,是迎驾正乾皇帝的不二人选,此时还不适合派出。

  中书侍郎吴敏、门下侍郎赵野,一个附和李纲极力主张抗同,一个一门心思乞和,政治倾向太明显,也不适合做这等事。

  就在皇帝犹豫难决时,尚书右丞同知枢密院李纲又主动站了出来为天子分忧。

  “贼气方锐,我大兵未集,固不可以不和。然所以和者得策,则中国之势遂安;不然,祸患未已。宗社安危,在此一举。臣惧郑望之柔懦而误国事,请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