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四章 君臣一心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规矩,尤其是外交大事上,更是一板一眼从不含糊。

  郑望之既被其皇帝任命为工部侍郎充军前计议使,哪怕只是假代,其朝廷也应该为其备好出使该有的国信和鞍马袍带,可他们却偏偏空手而来。

  这一点透着极大的古怪,我认为应该是宋帝担心临安城守不住,才借口探望被俘的皇后和皇长子派郑望之等人来寻我们表达乞和之意。

  但其朝中肯定有部分官员不同意乞和,新君个人威望不够,压不住朝廷,才行此下策,半夜三更派人偷偷出城,且不敢为此准备圣旨。”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岳飞深入敌后,手中兵力有限,要确保自身安全又不断扩大战果,就不能一味蛮干,必须多打“心战”,少打“兵战”。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弄清敌军的布局知道其薄弱环节,还要搞明白其内部矛盾并加以利用,如此才能如刨丁解牛般游刃有余。

  以赵宋王朝的国情,大难临头君臣异心再正常不过。

  康达能想到赵桓与臣子之间的矛盾,岳飞自然也想得到。

  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一层,其人才觉得可以借此机会做文章。

  岳飞并没有直接挑明自己的想法,而是继续询问康达。

  “临安城内已经戒严,郑望之等人就算得了皇命,但没有圣旨和信物等同于擅自行动,守军如何敢放他们这么多人半夜偷偷出城?”

  康达面露鄙夷,不屑地道:

  “赵宋臣子又不是铁板一块,有人坚决不降,自然也有人贪生怕死。再说了,就宋军那烂军纪,能不能守住城墙隔绝内外都两说,几个人出城而已,有的是办法。”

  康达的推测确实符合赵宋的国情和军情,岳飞点点头,顺着康达的话提到另一种可能。

  “有没有可能临安守将知道皇帝派郑望之出城一事,故意不阻拦?”

  “这——倒是有可——等等,师正的意思,莫非是说赵宋主战的大臣有可能会将计就计,故意放使者跟我们谈,再趁机劫营?”

  ……

  临安。

  自两天前同军抵达城下后,城中就进入了最高战备状态,所有城门都时刻禁闭,吊桥也全部拉起,以防神出鬼没的同军突袭城池。

  郑望之、高世则等人出城时是半夜,完成出使任务回到临安却已经下午了,众目睽睽之下想要进城,必须先征得亲征行营使李纲的同意。

  所以,皇帝交给他们的秘密任务其实一点都不保密。

  或许赵桓也清楚这一点,才故意不交给郑望之圣旨和信物,免得一意守城的李纲不放人还将事情闹大,搞得自己下不了台。

  有了昨晚的“三堂会审”,李纲倒是没有再为难郑望之,只是简单询问了其人出使情况,就放郑、高二人进了宫。

  见到了皇帝,郑望之闭口不提昨晚宰执们差点扣住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