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六章 做事须得有始终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头势力盘根错节,军中的传承比大宋的历史还早,根本不可能一网打尽。

  何况,国家危难还得仰仗将门出力,也不能真伤了诸军头之心,更不能彻底削除将门而让文官集团失去掣肘。

  教主道君皇帝御极多年,手腕极其老练,自然清楚这中间的平衡与自己权位的辨证关系,一番权衡后,做出如下处理决定:

  奉宁军承宣使种师中公忠体国,献身社稷,为掩护大军撤退血战而亡,诏赠少师,谥曰庄愍。

  临江军承宣使熙河经略使姚古未能及时查明敌情,致全军覆没,念其为国捐躯,不追其责,诏赠保庆军节度使,谥曰壮愍。

  洛阳种氏一门忠烈,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保静军节度使种师道为国征战多年有功,加淮南节度使,准其致使。

  彰化节度使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兼知怀德军事杨惟忠擅论朝政,降为武略大夫,改任淮南东路兵马都总管。

  知府州兼麟府州管界都巡检使兼河东第十二将、管勾麟府路军马公事折可求为王事而不顾己身,本部人马折损严重,准其部退回府州休整。

  奉国军承宣使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刘光世未战先溃,带动大军兵败有罪。

  念其稳住平阳府防线有功,且四路大军中仅其一路得存,为朝廷保住了数万精锐之师,降为延安府兵马钤辖兼鄜延路第三将主将。

  京城四壁守御使镇海军节度使刘延庆勤勉谨忠,职司不变,速速复任。

  经太原府之战的大败,原本开始抬头并尝试干涉朝政的将门势力遭受重创,进入又一次的蛰伏期,在帝国事务中发出的声音更加微弱。

  而教主道君皇帝则趁机通过调动官职、批准致仕、内外交流等手段,将部分高阶武将束之高阁或调离其经营多年的巢穴,借此重新收拢了兵权

  其人还以兵败为由,斩杀了几个临阵脱逃的中阶武臣。

  一番整治下来,有没有使禁军上下指挥更加通畅从而提高军队战斗力,没有经过实战检验,暂时还不能下结论。

  但军中原本被将门把持的上升通道却得以松动,诸如韩世忠、曲端等青壮派中低阶武将有了晋升空间,军心士气竟然有所提升。

  这一系列的操作还凝聚了部分人心,巩固了教主道君皇帝原本岌岌可危的权位,让其人稍稍安心了一些。

  但这些只是上篇文章,如果不能及时补救大宋与大同的关系,解除两国的战争状态,同军随时都能南下撕掉大宋皇帝的遮羞布。

  因此,在解决朝政动荡,惩处败军丧师的将门军头的同时,教主道君皇帝赵佶展现了罕有的果决和行动力,做出了如下战略调整。

  其一,诏荆襄漕粮直接输送至南阳府,以支持工部侍郎孟揆加快南阳府防御体系建设。

  其二,加尚书左丞王安中为庆远军节度使,并任河东路宣抚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