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九章 有大作为方有大地位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为了一个七品员外郎的芝麻小官就得罪天下人,那也太不值得了。

  须知道,天子今日能为了平息徐泽的怒火卖掉郭仲恂,来日也能为了平息朝野舆论再掉卖他秦桧。

  神宗朝也曾任过职方员外郎一职的邓绾有一句“名言”:“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被很多真小人奉为圭臬。

  秦桧却极度鄙夷邓绾——小家子气,难成大事。

  其人非一般人,自有非常志!

  别人能够科场得中,就是祖坟冒青烟的大喜事,哪怕中不了进士,能中同进士当官,也万分高兴。

  秦桧却不一样,科举及第后,补为密州州学教授。

  其人嫌官小,辞官不做,下一科又考,又中词学兼茂科。

  此等视科举考试如探囊取物的牛人,基本都有一颗视天下如无物的雄心,能是邓绾这种为了做“好官”而不择手段的小人可比的么?

  秦桧信奉的是“好官”要为,为“好官”就不要惧怕他人“笑骂”,而不是相反。

  一心钻营不干实事,只想着做“好官”,为了“好官”什么都可以不要,这等人秦某耻之!

  真正能成大事者,皆是有大抱负能干实事之人。

  有作为方能有地位,有了地位又能有更大的作为,为了施展大作为,应不惧人言,这才是大丈夫所为。

  秦桧不仅有大抱负,也的确有真才实学。

  其人特意研究过徐泽的发家史,得出一个结论——此贼就是朝廷一手养大的。

  天子若是一味顺从贼子之意求平安,怕是最终要搭进整个江山也无法求得平安。

  秦桧敏锐地觉察到徐泽的目标绝不是开封,而是代州。

  而且,徐泽就算要打开封,也必须是先攻下代州,进而全取河东路后才行。

  敢战方能言和,大宋能与辽国结为兄弟之盟,并维持百余年的和平,靠的不是不断割地赔款满足辽人的胃口。

  而是真宗御驾亲征,且大宋军民在澶州挡住了辽人的强大攻势,一战打灭了辽国亡宋之心。

  今日也一样,若想解决应州危机,就绝不能满足逆贼的胃口而自毁长城。

  妄想杀边臣而乞求徐泽息兵,只会导致贼子得陇而望蜀,胃口越来越大。

  所以,秦桧带兵前往代州,根本就没想过要抓郭仲恂。

  其人的头脑很清醒,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来河东是为大宋解决问题的,其目标就是让徐泽不敢威胁开封。

  要达成这一目标,除了杀郭仲恂以息徐泽之怒,或请求金人出兵牵制同军外,应该还有第三个办法。

  ……

  ps:思虑再三,以下文字还是放本章后更合适。

  描写大忠大奸的历史原型人物很容易触雷,太多人不喜欢看他们的形象有“突破”。

  对这些读者来说:奸臣必须又奸又邪,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忠臣必须大公无私,为大家而不顾小家,所有人都必须带有“天生XX”的属性。

  就如梁山好汉必须开口“哥哥”闭口“义气”,除了杀人就爱喝酒吃牛肉一样,喊“社首”不行,吃猪肉也不行,这是曲解水浒,没那味儿。

  可是,真实存在的人,谁又能是舞台上固定的脸谱形象呢?

  窃以为,再大的大人物首先也是人,必然离不开他成长的环境和经历的事件,其成长和转变肯定有迹可循。

  所谓形象“突破”,不过是将脸谱还原成真实存在的人而已。

  关于秦桧,不多说,仅引用一段《宋史·列传·奸臣》的记载:

  靖康元年,金兵攻汴京,遣使求三镇。

  桧上兵机四事:一言金人要请无厌,乞止许燕山一路;二言金人狙诈,守御不可缓;三乞集百官详议,择其当者载之誓书;四乞馆金使于外,不可令入门及引上殿。

  不报。除职方员外郎。

  寻属张邦昌为干当公事,桧言:“是行专为割地,与臣初议矛盾,失臣本心。”

  三上章辞,许之。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