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九章 权力归一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任用,训部则对官吏实行全程培训,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人才使用管理的封闭圈。

  很明显,以大同当前的人才储备形势,训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行使部分职权。

  实际上,其他各部成立之初也差不多。

  同舟社从五年前的之罘湾大改组后,社务部各曹的职司就在运行中不断完善,直到今日还在调整。

  制度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一撮而就的情况基本不可能出现。

  此次官制调整,最大改变就是社务部长史一职直接被皇帝取消。

  自古以来,就有君权和相权之争。

  宰相之职,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最初的名称并不固定,职权也有大有小。

  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了比较规范的丞相制度。

  丞相“掌承天子、助理万机”,既是国务总官,又是皇帝家务总管。

  为防其职权过大,凌驾于君权,又设立御使大夫为副丞相,对其进行限制。

  汉承秦制,仍设丞相一职,职权非常大。

  高祖刘邦死后,柔弱的孝惠皇帝刘盈便被曹参欺负得只能垂拱而治。

  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设立尚书台,削夺丞相的权力。

  后来,这一制度一直到魏晋南北朝。

  隋唐到宋,设三省六部,三省共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

  不仅三省正副长官皆为宰相,只要被皇帝授于“参与朝政”“参知政事”的“同中书门下三品”官,也是宰相,

  由此,导致宰执官数量不断膨胀,特别是赵宋,经常达到十多人,以至于有人戏称“宰相论斤称”。

  宰相队伍不断壮大的本质,并不是相权在加重。

  而是恰恰相反,此乃延续前代传统,继续削夺相权。

  徐泽穿越到此世后,就一直在学习历史,自然清楚这一脉络。

  而在他所知道的后世,这一脉络也在不断延续下去。

  期间,华夏曾有过段实相虚君的尝试,最终都失败了,还造成了极大的动荡。

  后世的世界强国,要么虚君,要么虚相,极少有君相皆有实权而能保持政权长久稳定且强大者。

  所谓政治制度的优劣,如人穿鞋,好坏自知。

  且始终是鞋子适应脚,而不是脚适应鞋子,削足适履只会导致走路都走不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华夏这片土地自秦汉之后两千年,一直走向虚相这条路,自有其道理。

  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屁股决定思路。

  徐泽如果是相,要想做事,肯定会竭力限制君权。

  但现在他是君,需要强大的权力来继续逐步推进各项改革,自然不会违背华夏历史潮流,搞什么屁股坐歪的虚君制。

  同舟社建国设置政府机构时,徐泽便直接废除了社务部长史延伸而出的宰相之职。

  对皇帝的这一改革,最有话语权的,唯有赵遹和宗泽二人。

  一惯有抱负的赵遹被五年前已经修理过一次,并被外放许久,自不敢再干涉。

  而宗泽虽然做事较真,但其人之前在基层打转近三十年,并不擅长处理中央事务。

  担任长史后实际被徐泽架起,从没有真正统合过社务部的力量,更不会有话讲。

  由是,大同王朝不设宰相之职,十二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君权与相权归于一。

  ……

  ps:未完待续,不要轻易下结论。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