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十七章 无根之军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中京、上京等地再谋营生。

  留下来的,其实大部分是汉人。

  以辽东之地的恶劣环境,失去了土地和家园的苦命人,不当兵吃粮就别想活下去。

  就算朝廷不招募怨军,这些人要么沦为大户奴仆,要么逃到山中为匪,要么回到辽东做金人的生口,要么就真的只能等死了。

  所以,怨军的招募工作非常顺利。

  耶律淳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招募到了足够的人马,并置前宜营、后宜营、前锦营、后锦营、乾营、显营、乾显大营、岩州营共八营两万多人。

  天祚皇帝虽然学习了张宰相的成功做法,但做事却远没有自己的臣子靠谱,加之燕王耶律淳别有心思,怨军成立后,竟然闹出了不小的风波。

  朝廷完全将怨军当作叫花子军对待,以至于冬日来临,却迟迟不发下冬装。

  辽东乃苦寒之地,没有冬装根本无法越冬。

  迟迟领不到冬装的怨军军士情绪骚动,被管押太常寺少卿武朝彦利用,其人发动百余名怨军暴动,欲要冲击中军大帐,以“抓获”都元帅耶律淳。

  武朝彦的失败了,又挑唆怨军各部一起谋反,皆被拒绝。

  其人只能裹挟二千武勇军仓皇南逃,途中被部下所杀。

  但武少卿的鲁莽行动,却让怨军背负上了尚未参战就发生哗变的恶名。

  这之后,朝廷便对这支无根之军处处防范,保障措施更差,编制一压再压,怨军也与大辽朝廷愈加离心离德。

  天庆八年,怨军两营叛乱,劫掠乾州,辽国朝廷出于稳定时局考虑,招安其众。

  天庆十年,怨军将领董小丑因为征讨利州叛乱不利被处死,其部下罗青汉、董仲孙等人以朝廷苛待相煽,率怨军作乱,攻打锦州。

  天祚帝耶律延禧命耶律余睹、萧干率兵平叛。

  郭药师、张令徽等人畏惧耶律余睹的威名,袭杀叛乱主谋罗青汉等人,率众招安。

  怨军成军之后屡次叛乱,已经严重影响到帝国的安全。

  彼时还是大辽忠臣的耶律余睹趁怨军投降的时机,向萧干建议彻底解决怨军的问题。

  “怨军成军后即叛,差点害死燕王,天子宽宥;前年两营复叛,劫掠乾州,已从招安;今年全军再叛,而攻锦州。若不是我们率军前来,一旦城破,恐怕城中数万百姓早就被害。”

  “所谓怨军,没能报怨于金人,反而屡次怨叛于国家,已经成了大辽的毒瘤。何不趁着彼辈解甲投降的时机,遣兵掩杀干净,以永除后患!”

  辽国外在那时已经经历了很多次叛乱,人心早就乱了,且金军正屯兵边境,意欲攻击上京临潢府,国内形势非常严峻。

  萧干害怕杀死投降的怨军会导致不可控制的恶劣后果,不同意耶律余睹的建议。

  “怨军之中也有不少忠义之人为一时胁从者,怎么能尽数诛杀?”

  萧干虽不同意耶律余睹的斩草除根,但也同样不信任一叛再叛的怨军。

  请示天祚帝后,二人将剩下的怨军分为两部分。

  其中一部两千人,编为四营,命郭药师、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各自统领。

  另一部六千人,全部打散,分送各路为禁军。

  去年底,天祚帝为了应对同舟社增兵边境的被动局面,又迁怨军四部驻守抗同前线涿州。

  由此,这些无根之人彻底远离了自己的根。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