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一章 梁山水泊我做主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火,康善才辛苦经营了三十多年,也没能吞完全部族田。

  “不瞒贤弟,两村田产本就不多,便是在版簿上做些许文章也可,只是不知贤弟有何要求?”郑成怕徐泽误解了自己的意思,特意将“些许”二字拖长。

  “哥哥多虑了,小弟岂会昧着良心贪那三五亩田。”

  徐泽也是无语,这位郑押司倒是玲珑心,只是也太小看自己的志向了。

  “小弟之意,只有一点,彻底理清两村户等的实际情况,如田亩,要知哪些是虚报亩数,哪些是伪报田等,哪些是托名诡寄之类。”

  郑成呆呆的盯着徐泽,半响才说:“贤弟莫不是朝廷派来的钦差吧?”

  “哈哈哈,你看我像么?”徐泽也是被郑成逗乐了。

  “哥哥放心,小弟知道轻重,我只需理清、掌握两村的真实情况,并不需要彻底厘清,牵扯到哥哥也为难的田产,小弟不会追究。理清后,完成每年税收的基础上,再奉上两百贯钱,供哥哥打点县衙各司。”

  “好吧,回去我便抄录版薄副本,三天后交于你。”

  虽然不明白徐泽的用意,郑成还是明智的选择合作,明年恰好又是闰年,又要重新编造民赋簿籍,届时徐泽自会知道两村的具体情况,也肯定会插手进来,不过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

  也许有人会认为,徐泽既然已经初步掌握了康家庄和张岭,干脆安排人一家一家的清查户等田产,不是更容易得到准确的数据。

  嗯,这么想——就太单纯了!

  那是还因为不了解大宋的田亩、编户和税收制度。

  徐泽原本对大宋的田亩户籍制度本是一支半解,但封建社会所有的社会矛盾基本都可以追根溯源到田亩户籍制度,而梁山上又多的是各种原因失地的农户,徐泽这段时间专做了大量的深入调查,才慢慢搞清其中的一些门道。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