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十七章 同辽白沟之盟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是赵宋“兄事”辽国,二是上供岁币。

  两国约定每年腊月间,互派“正旦使”,宋使北上还会带上次年的岁币。

  岁币直接在燕京交割,宋使则继续北上临潢府进见辽帝。

  自辽国内部乱成一锅粥后,两国这一“传统”也受到了严重干扰,双方互使和赵宋交割岁币时间都不固定,时有时无,甚至一度中断。

  不同于同舟社擅自增兵边境,并修建烽堡这样事关生死的大事,钱帛构成的岁币平日里很有用,战乱时,既不能吃喝,又没法保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辽人内部动荡不堪,经济已经崩溃,仿若叫花子一般,宋人送来岁币就要,若是不给,他们也没精力跟赵宋扯皮。

  至于赵宋“兄事”辽国这一条,主要体现在两国交往的国书上。

  宋辽因为战乱已经停了互使近三年,就连双方边境局势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赵宋朝廷都没有派出使者来白沟驿,这事更是没法细究。

  所以,高药师提出的三点谈判并不过分。

  总基调唯一令辽使难以接受的,只是第一条:被动反击的辽国必须承担此次摩擦所造成一切后果的挑事者。

  受害者变成了施害者,这才真是打落牙齿和血吞。

  但不承认第一条,后两条也无从谈起,辽国就别想获得与同舟社“平等”对话的机会。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在双边摩擦一事上,同舟社都占有主动权。

  强大的同舟社海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随时可以扰乱辽国沿海。

  疲于应付金人入侵的辽国却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赶快结束这场双边摩擦,以调整战略重点方向。

  左企弓和萧干商议后,只能全盘接受高药师定下的调子。

  双方一旦回到务实对话的道路上,事情进展就顺利了很多。

  经过连续三日的紧张谈判,同舟社和辽国重新界定双方关系,并达成基于平等互利原则的一系列协议,包含且不限于以下内容:

  其一,双方解除敌对状态,各自撤回之前增加的兵力;

  其二,废除澶渊之盟南朝“兄事”北朝、上供岁币之协议;

  其三,在辽国开放榷场,进行包含粮食、布帛、生铁等战略物资在内的“正常”贸易。

  相对于百年前的辽宋澶渊之盟,这次同辽白沟之盟更加平等,实际上对弱势一方的辽国更加有利。

  辽国与同舟社不打不相识,失掉了已经不存在的面子,却获得了同舟社这个宝贵的“盟友”。

  同舟社虽然不直接介入金辽争端,通过榷场提供的战略物资也极其有限,以辽国当前的严峻形势来说,更是杯水车薪缓不救急。

  但此举却能让绝望的辽人看到继续支撑下去的虚假希望,鼓舞还不愿放弃的辽人继续战斗。

  当然,坚持“平等互利”原则的同舟社不会做出割肉饲鹰的荒唐事。

  辽人要想获得,就必须有付出。

  常年的战乱已经彻底摧毁了辽国经济基础,是真的要钱没钱,要物也没物。

  一般人都不会跟这样的穷光蛋做生意,但同舟社社首徐泽不是一般人。

  没钱没物不要紧,只要还有人,就能不断创造财富。

  所以,白沟之盟的众多子协议中便有这么一条:

  同辽合作,于辽国涿州归义县建设手工业园区。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