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五章 铁牛思春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适的小娘,再让大伙一起好生热闹?”

  “可以!轮训结束,还有几天时间才开始第三批轮训,你不用走了,等着纳采。若是第三批开始前还没办好,就留在教导营慢慢办这事。”

  “啊!那俺还是不要讨老婆了。”

  “哈哈——”

  舞台上正好场景转换,众人笑过,赶紧专心看戏。

  新剧目主要展现同舟社入驻之罘湾后,百姓生活质量极大提高和社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歌颂这些年登州军民共建的鱼水情。

  徐泽安排演出队编练这个剧目,当然不是无聊要让人唱赞歌拍自己的马屁,而是有深层次的考虑。

  新剧旨在向新纳入治下的百姓宣传同舟社的深厚根基,描绘在同舟社治下的美好生活,以为下步的社会改革制造舆论。

  而在这之前,演出队已经到登州各地巡回演出过了,为的就是给登州即将进行的税法改革试点造势。

  而把试演放在军营中,也是因为徐泽的慎重考虑。

  第二和第三批轮训军官,是各将、营的正、副掌兵官混训。

  同军自成立后,数次大扩编,除了吸纳、改造投降军官外,更注重本系统军官的培养,各级副职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副职不副,随时都能转为正职。

  他们不仅要配合正职开展工作,正职缺位时要随时能顶得上,扩编时,才会优先考虑。

  因此,徐泽特意将二者安排在一起混训,进一步加大各将军官的相互交流,并不遗余力的削除山头。

  打仗之人,骨子里多有一股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傲气,做事更习惯直来直去,集训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

  让这些带兵打仗的好手放下刀枪拿起笔,写学习心得不是不行,但不能太多,多了会适得其反。

  在集训课目的设置上就与第一期有了明显的区别,理论思考的环节很少,而注重以更形象的方式,传达新军制对各级军官能力素质的新要求。

  如开训后的第一课,还是大课《根基、信仰、使命》,不过,相对于第一期,更侧重于“使命”上的具体要求讲解。

  带兵打仗的战将,头脑必须清醒,要知道吃谁的饭,为谁打仗,但真正检验其能力素质的主要指标,还是看敢打仗、打得赢的本事。

  开班式上,徐泽同样留下了思考题,但只有一道:

  敌我双方均列装火炮的情况下,如何改进军制,以应对新的战争形态需要,又能保持对旧有战争形态的压制效果(比如大规模的精锐骑兵冲阵)?

  同军的编制参照大宋禁军,都是少量枪盾手加大量弓弩手编成。

  这种编制,在应对组织度低、甲械稀少的山贼和“义军”时,可谓无往而不利。

  但应对骑兵为主的金、辽两国兵马时,就存在输出有余却机动不足的问题,作战方式也比较呆板,难以适应战曹设想中以后的多目标作战形势。

  火炮列装后,编制的问题更突出。

  须知道,火炮在试炮时一个人也能操作,但为了保障作战时快速输出、战场转换等任务需要,必须固定相应的炮组。

  一个炮组动辄五、六人,炮越大人越多,这些人都要占用原本的编制,造成更多的问题。

  在这种形势下,即便作战对象不列装火炮,同军的编制也需要做出调整。

  在徐泽的带动下,同军军官早就习惯了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再建立制度的建军模式。

  比起第一期集训学员做思考题的痛苦纠结,第二期轮训学员的表现就要积极踊跃得多,并且颇有深度。

  不仅有重定营一级编制的合理化意见,还有禁军都-营-将编制不能适应新战争形态需求的思考。

  这些问题,徐泽都有比较深入的思考。

  徐泽本就计划待三期轮训结束后,便全面调整编制,以彻底脱离宋军这种上下脱节、指挥不畅的别扭兵制。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