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九章 张雷的领悟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向是从严从重处理的。

  这件“小事”闹大,真不怪康达、周畀小题大做,他们就是做这事的,不敢不严。

  其实,问题远不止这些,也不光出在乐昌县一地。

  同舟社军队这段时间扩张太快,兵员素质参差不齐,军纪整体上是在下降的。

  而分散驻扎,以及长时间、高强度的行军和作战任务,也很考验部队的韧性。

  就算朝廷在战略上始终处于被制地位,官军一直被牵着鼻子走,战斗力也明显比同舟社要弱很多。

  将士们和官军作战时,实际是流汗多,流血相对较少。

  但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就算死的人少,那也是死。

  大无畏的人永远都是极少数,眷念生而畏惧死才是人之天性。

  面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死掉的压力,有些人逮着机会就想放纵一把,

  少数头脑不清晰的军官也对这些行为睁只眼闭只眼,还美其名曰“激励士气”。

  军纪松散是一方面,还有因为接连吊锤朝廷的军队,导致官兵信心爆棚,盲目自大的问题。

  官兵中,尤其是在一些中高级军官中间,“打到东京去,同舟全天下”的言论,有不小的市场。

  受大战胜利的鼓舞,政务系统中,也开始出现一些激进的声音。

  与官兵们希望建功沙场,不断扩大地盘和统率兵力的直接粗暴不同。

  政务系统一直都因为人才紧缺,任务繁重而压力巨大。

  大战胜利后,同舟社实际控制的州县扩张了几倍,这个问题就更加明显了。

  面对人才紧缺的压力,有人便建议,是时候提出同舟社的“政治纲领”了。

  只有表现出取赵氏而代之的气魄,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来投靠。

  就算不建国造反,至少也要开科取士,以缓解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

  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势力快速扩张必然会出现的矛盾。

  徐泽在开战前就有所预料,并做了相应的准备。

  但形势的发展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朝廷一系列拉胯的反应,让徐泽计划中的小范围、高强度的战争设想落空。

  战争规模越打越大,并最终将“莱州之战”打成了“京东之战”。

  饥肠辘辘的食客已经上了桌,精心准备的饭食却做夹生了,难道就倒掉不吃么?

  因此,送走张邦昌、田庆后,徐泽便赶到了北海,集合相关人员,召开了同舟社扩大会议,以解决这些矛盾问题。

  京东东路范围内,已经入社的县令以上官员和营正以上军官,全部参加会议。

  另有原密州知州罗仲彦、安丘县代理县令陈规、武卫军济南府第一指挥指挥使关胜、保捷军凤州第一指挥指挥使张雷等社外人士,也受徐泽之请,列席了会议。

  张雷已经有了投靠之意,罗仲彦、陈规、关胜三人皆有抱负,因不同的原因,还不愿背弃朝廷。

  罗仲彦被俘后,拒不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