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六章 荒诞的世界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完全不一样。

  之罘湾热闹中带着秩序、忙碌和进取,与东京的纸醉金迷、穷奢极欲有着本质的区别。

  登州的百姓也和别处也完全不一样,有着鲁智深还无法理解的“主人翁精神”。

  无论他走到哪里,吃饭、歇脚,都有人盘问他这个佛法不精的酒肉僧。

  即便是单纯的走路,道旁乡人们看他的眼神,也和军中斥候有些类似。

  在这里,渡牒和光头什么都证明不了,“行脚僧人”的身份也没人会买账。

  登州虽然繁华富庶,但百姓为富不仁,对僧道几无敬畏之心,化个缘都要磨唧好半天。

  再有钱的百姓也不喜施斋,跑细了腿磨破嘴化个缘,还不如到码头上去扛麻袋来得利索。

  之罘没有寺庙可以落脚,投宿旅栈要出示邓尤专门为他开出的传符,退房时,掌柜还要加收被他弄得脏乱不堪的房间清扫费。

  就连在酒楼、茶铺中,客人们谈论的话题,不是生意,就是海外奇闻、国家大事,半点都与江湖有关。

  这种陌生感让他害怕,是真的害怕。

  无知者才无畏,鲁智深无知吗?

  其人有智且深,当然会有畏惧!

  在鲁智深过去的几十年人生中,很少有害怕的时候,但在从胶西开始,他就在不断地害怕。

  这里没有他熟悉的江湖,没有官逼民反的故事,也没有替天行道的好汉。

  却有各种他想象不到的奇异之物,还有很多本事远超其人的当世高人,更有让他极不适应却不敢不遵守的各种规矩。

  这里所有的一切,都让鲁智深极度陌生。

  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他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更感觉不到别人对他的需要。

  山下的世界,有大恐怖!

  鲁智深落发六年,却从未修行过。

  在五台山文殊院,他没念过一句经文;

  在东京大相国寺,其人也只管吃肉喝酒;

  在娘娘山清凉寺,他倒是坐禅念经了,却是为了酒肉,根本就没往心里去。

  但在之罘湾的旅栈里,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的鲁大师第一次坐禅了。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获得宁静。

  其人仅仅在之罘湾待了一宿,次日一早就启程,仓惶逃回了娘娘山清凉寺。

  因为那里,有一个同样杀人放火的酒肉僧人。

  只有和邓师兄待在一起,鲁智深才能感到自己的真实存在。

  从这以后,其人才算是真正入了释门,用心潜修。

  一直到师兄告诉其人,京东两路的战乱暂时结束,他也没有被朝廷通缉,可以下山历练了。

  鲁智深才惊觉,从二月份逃到即墨算起,自己已经在莱州待了快五个月。

  这段时间,其人的对佛法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超过了过去几十年。

  但人行于世间,执念无穷计,念由心生,心不静,念不清。

  这段时间,鲁智深虽然努力修行,却始终无法让自己的内心真正安静下来。

  心不静,才会行事鲁莽,到处惹是生非;

  心不静,欣欣向荣的登州也会让他心生恐惧;

  心不静,潜藏在心底的杀意便始终挥之不去;

  心不静,酒肉的诱惑就能时时让他分神;

  心不静,便看不清这世界为实,我亦为实。

  心不静的鲁智深便被邓尤赶下了山,去经历红尘历练。

  其人先到密州,再经沂州、淮阳军,进入淮南东路。

  京东东路境内,战乱短时暂停,却没有半点经历战火的感觉。

  到处都是安静祥和,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进入淮南东路,再一路向南的所见所闻,更让鲁大师惊诧。

  大战之后,官府不断加税加役,就连五十年前废止的衙前之役也重又摊派。

  百姓不堪重负,流民四起,已是群盗遍地。

  其人才过三州,就遇到了五伙匪盗。

  “贼人”占据的战区之中安居乐业,未接战火的淮南却兵荒马乱,

  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

  ……

  ps:最近事多心不静,没存稿了,今天就这一章。

  预祝书友们元旦快乐!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