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昏君其实特聪明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久历草莽,不知礼仪,请陛下恕臣失仪之罪!”

  “徐卿,朝有直臣、纯臣,也需卿这样的朴臣,卿之本色,不可弃!”

  “谢陛下夸奖!”

  正好内侍送来书稿,天子当场翻看起来。

  “这两本书笔迹和行文风格相近,都是一人所作吧?”

  “官家圣明!两本书皆是随臣出行女直的士子闻焕章所作,臣只是署了个名。”

  “不止署名吧?朕观这本游记初时笔法生疏,咬文嚼字,衔接生硬,细节处颇为冗余,其后才渐入佳境,应该是徐卿限制了此书的立意和框架,束缚了捉笔者的手脚!”

  “这本游记侧重于猎奇,且立‘天下同风’之意,尚可一观;地理志似是想详尽记录沿途地志,可惜失于仓促繁琐,主次不分,难以入眼。”

  “官家慧眼如炬,臣感佩!”

  徐泽是真佩服,语气不觉高了一分,赵佶这阅读能力,即便没有身世背景,放在后世也妥妥是学霸中的学霸啊。

  “遣词不对!”

  赵佶很满意徐泽的反应,向童贯道:“道夫,你给徐卿讲下该用哪个词。”

  “臣以为,‘洞悉无遗’似乎更妥?”

  “徐卿,还须多读书啊!”

  “臣一定牢记官家教诲!”

  赵佶拿起《徐霞客游记》继续翻看,《山川地理志》则被他丢到了一边。

  “徐卿为何想到写此书?”

  “一则,大宋行走辽国的商队,多到燕京便返程,几无路线不熟的新商队继续北上,臣等一行的嫌疑太大,有此书,可略作遮掩。”

  “二则,臣以为宋辽有别,一河之隔,尚且南种稻而北植麦,百姓两百年阻隔,相互缺乏认同,若能让辽国君臣意识到这本书的妙处而自觉推广,待王师北定燕云,应可少一些阻力。”

  “妙啊!”

  童贯表情夸张,道:“白日你说辽主已下令翻印此书,我只当只是你们凭此书躲过一劫,怎的就没想到还有此节!”

  天子淡然一笑,在童贯下午汇报时他就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只是为了考察徐泽究竟是侥幸还是确有计划,当时并未点破。

  天子用人是很讲眼缘的,蔡京、童贯、李邦彦、杨戬等得宠臣子形象气质无不是上上之选。

  而眼前这个年轻的臣子徐泽,形象上佳,样貌虽比李邦彦略逊,却更胜几分英武沉稳,且待人不卑不亢,行止有度,自己身边就缺这样的臣子。

  “徐卿能否预测辽国何时会乱?”

  肉戏来了!

  徐泽打起精神,道:“臣以为,辽国其实已乱!”

  天子神情肃穆,示意徐泽接着讲。

  “十年前,高丽人侵入辽国东京道曷懒甸,女直人与高丽人大战数年,辽国朝廷却坐视不理,虽然可能存了坐山观虎斗之意,但若其国力鼎盛,又何惧征伐?”

  “去年,完颜部酋首阿骨打在春捺钵上拒绝献舞,按捺钵传统,这就是公然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