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五章 沧海搏浪小七悟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年前郁郁而终,作为那场大战还活着的最高指挥者,吴延宠每次提及此事,都不想恨不得活撕了当朝平章事崔弘嗣,当年,正是此人带头给王上施压,使得战争最终功亏一篑的。

  王俣注意到吴延宠脸色变化,但他也毫无办法。

  高丽太祖王建本是松岳出身的豪族,早年投身泰封王弓裔的麾下,后来在其他豪族的支持下推翻了弓裔。

  王建登上了王位后,不得不对豪族势力妥协,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王命都难出开城府周边。

  直到第四任高丽王光宗王昭即位,王权才初步安定,光宗目睹惠、定两朝由于豪族跋扈造成的政治不安局面,力图振作王权,但令他悲哀的是,整个高丽无论是在人力还是在制度的层面,可供国王利用的资源都非常有限,光宗不得不从外部寻找破局的资源。

  光宗的办法是采取“华化”政策,借中原王朝天子之威、中华之制以革新高丽固有的社会和政治结构,从而达到打击豪族勋臣势力、加强王权的目的。

  中原此时正值后周世宗治下,两个有为之君各有所需,一拍即合,随后,高丽曾三次遣使后周,后周也派官员、士子帮助高丽改革,并在高丽成宗后,逐步形成定制。

  从那时起,大量后周以及其后大宋籍的官员便充斥高丽朝堂。

  所以,高丽持续百多年的“华化”和“土化”之争的根源乃是王权与豪族权力争夺,曷懒甸之战不仅是“国运”之战,也是王权与豪族权力之战,本身就掺杂着借战争消耗豪族兵力巩固王权的动机在里面,一开始就做好了应对豪族反扑的准备。

  可惜,谁都没料到势力微弱的女直人竟然有那么惊人的魄力和韧性,由于迟迟看不到胜利的希望,高丽王王俣最终没有顶住以崔弘嗣为代表的豪族势力反弹,此战之败真不赖前线咬牙坚持的统帅。

  王俣转移话题,问:“大宋此时派出商队出行女直,究竟有何图谋?”

  “大宋通往女直的海陆通道均被辽朝和我国阻隔,我国好歹与大宋邦交正常,大宋若真有意派遣使节,最大的可能性应是直接借道我国往返,这个商队来历蹊跷,臣以为是他们不可能是使团!”

  王俣一时没反应过来,道:“可女直人故意将他们送过来,就算是假的,也是真的了。”

  “王上,臣以为,女直人也不想坐实这个商队使团的身份,不然的话,此时,女直人应当派出相应的使者,以解决曷懒甸遗留问题为借口,直接带他们来开京了。”

  难道女直人想借我们之手除掉宋朝商队?王俣没觉得女直人会有这么天真。

  “太尉请接着讲说”

  “当此辽朝即将大变,我国解决北部边陲问题的绝好时机,每多一分变数,都会影响我高丽北进大业。”

  “太尉之意,孤已知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