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开学了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江南,小县城,城关镇,

  9月1日,全国学校开学的日子,

  出生于49年9月的陈建国,今年正好6岁,在这一天,他被亲爹提着后领扔进校门,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

  宽敞明亮的“红星棉纺厂子弟小学”一年级教室,红砖墙上用石灰刷了白,地面是捶打结实的三合土,比职工宿舍的光板地强上许多倍,只比王大户家的青砖地面差了些,

  窗户上蒙着崭新的窗户纸,结实耐用,还透光,一次可以用上一年半,

  只要没有熊孩子拿手指头捅破!

  如果真有也不怕,学校自然会请家长,家长便会将自家的熊孩子先在学校教一顿,回家再训一顿,还要补上窗户纸钱,

  只需两三次杀鸡儆猴之后,应该也就没了,

  直到再有新生入学,如此循环。

  新建的教室确实挺好,只是课桌稍微差了些,

  比菜场里杀猪佬案板稍薄一些的长条木板,用刨子推平,钉上四条腿,下面再弄个不带抽屉的隔板,当做放书包的地方,便是一张可供两人学习的课桌,

  至于座椅,一条长板凳足矣。

  身为刚从二十一世纪穿回来的重生者,原名陈国庆的陈建国,对于这种课桌的印象,还停留在为山区学校募捐的慈善广告中,

  两脚不着地的吊着,身子趴在课桌上,颇有点新鲜感,不时用手指敲两下,抠一抠,想着这张课桌能用多久?

  眼睛却一直看着前方,

  课堂前面,木板刷黑制成的黑板上方,贴着八个大字,

  那是伟大教员为渡江小英雄写的题词,也是对全国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黑板下的讲台,摆着一张课桌同款的讲桌,不仅不比下面的课桌新,甚至可能是全教室里最差的一张,

  极有可能是从隔壁街的胜利小学拉来的。

  戴着一副圆框眼镜,身穿青色长大褂的语文课老师,是横跨清末民国,有着四十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张增光先生。

  陈建国这两天听大人们闲聊瞎扯的时候说起过,张老先生颇有名声,今年红星棉纺厂成立子弟学校,教育局划拨一批教职工,这位老先生便被调来这里担任语文老师,

  兼,算术老师、班主任、年级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

  以及全校的书法老师!

  担子是重了点,不过,

  红星棉纺厂小学是4+2的六年一贯制小学,

  4是指初级小学阶段的1到4年级,简称初小,2是指高级小学的5到6年级,简称高小,

  全校六个年级两百八十多名同学,却只有五位老师加两位校工,

  除开不承担教学任务,一个管全局兼后勤的校长,一个管财务的会计,学校的五位老师,又分为两位高小老师,和三位初小老师,

  初小四个年级的三位老师,其中一位是图画和音乐老师,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