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4章 信_洪武生存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批出海的常断副手。华岳是正五品的千户,作为从三品指挥同知的副手,资历浅了一些,但也说得过去。

  这边讨论了足足一个多时辰,夏亥领命匆匆去进行安排。

  大家也各自忙碌。

  朱塬走出明远堂,刚回到西厢自己的办公室,赵续就送了一封信过来。

  拆开看过,朱塬就一阵头疼。

  这封信是淮安卫指挥使黄琛写来。

  黄琛,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驸马都尉,老朱侄女庆阳公主的丈夫。

  而且,黄琛本来被授予了明州卫指挥使,庆阳公主跑去和老朱说项,才转任了位于北伐粮道上堪称重镇的淮安卫指挥使。然后,这个之前不被待见的明州卫指挥使,才落到了朱塬身上。

  简单两个字,亲戚!

  涉及亲戚,考虑到老朱,朱塬就不得不谨慎处理。

  黄琛恰好还在给朱塬出难题。

  关于沿海灯塔系统。

  海军都督府和营海司近期根据北向测绘团队传回的数据,选取了定海到胶州之间总计八处地点,要求地方卫所必须尽快设置灯塔,并驻扎部队负责可能的救援需求。

  完整的安排需要时间,考虑事情紧迫,海军都督府和营海司还给出了权益方案,其他不必着急,各处必须在接到指令之后尽快选取临海高处位置燃起烟火,并且保持每天十二个时辰不得间断。

  黄琛就是在说这件事。

  淮安卫的驻扎地主要在淮安,距离最近的海岸也有两百多里,但淮安府临海却有三处地点被选中。

  黄琛的意思是,驻守士卒还能解决,关键是安全问题。

  东南沿海,这些年一直饱受海寇侵扰,特别是越来越频繁的日本倭寇,几乎年年都有。如果冒然设置灯塔,运粮团队用不用得到不说,更可能给海寇指引了入侵的方向。

  因此,黄琛希望朱塬收回这条命令,他可以挤出一些士卒驻军在相应位置,但希望不要设置灯塔。

  朱塬看过信,不得不把刚离开的华高喊回。

  显而易见,黄琛这封信背后,是不想担责任。

  毕竟,万一设置灯塔,引来海寇侵扰地方,淮安卫要负责。然而,淮安卫的防御重点其实在运河沿线,无力顾及两百多里外的沿海。

  华高看了信,也只能和朱塬面面相觑。

  华高也知道这件事不好处理。

  自家主公对亲近人甚么态度,华高自然是非常了解的,因此,如果是其他人,海军都督府并营海司一封严令过去,不能因噎废食,必须设置灯塔,也就够了。但,对于黄琛,不能说这种重话,不然捅到老朱那里,一边是宛若亲子,一边是驸马都尉,华高觉得,板子很可能落在夹在中间的他这个海军都督身上。

  两人一番讨论,不得不决定将某些计划提前。

  简单来说,海军都督府和营海司,直接将淮安府沿海各处接管过来,出了事情,当然是自己这边担着,想来黄琛也是这种想法,毕竟当下不同于后世,沿海区域并不吃香,更偏向累赘。

  具体方案早就有所拟订。

  还是朱塬提起的,海军都督府至少应该下辖三个都指挥使司,这是比正三品卫所更高的一级军制,秩正二品,统帅为正二品的都指挥使。

  老朱的一部分亲军就是都指挥使司编制。

  朱塬的构思,是完全脱离陆地,将来逐步设立东海都指挥使司、黄海都指挥使司和南海都指挥使司,并且打造三支相应的海军舰队。

  至于营海司,则是在沿海各处重要港口设置营海分司。

  之所以没有执行,还是当下一切都才草创,根本没有那么多精力、资源和人手去做。

  现在,其实还是没能力全面铺开,依旧只能构建雏形。

  不过,倒也是一种开始。

  毕竟事情早晚要做。

  打定了注意,朱塬就给黄琛回信,还是希望对方将烟火点上,因为第一批运粮团队最近几天就可能出发,事关重大。

  同时也许诺,海军都督府和营海司会尽快接管淮安府沿海各项事务。潜台词就是,出了事,不会让你担责任。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