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1章 成本,成本,还是成本_洪武生存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结果,暂时放弃了这个念头。

  问题还是成本。

  这年代,物流体系非常落后,因此,如果想要广泛收购麻料,就必须派出足够多的人手穿州过县,再一番搜集转运,最终送到明州,一斤麻的价钱可能要抵得上一斤棉花了。

  因此还是通过官府征收更加便捷。

  不过,两人倒是又初步确定了另外一个想法,打算推动沿海州县加大种麻规模,就像之前已经确定在明州各地河岸路旁大规模种植油桐一样。

  这两件事又有不同。

  油桐不会占用耕地,营海司自己就可以拍板。

  麻会。

  这就需要得到金陵的许可。

  其实最近朱塬也在逐渐完善另外一个想法,若随后要执行,需要的麻料数量将会非常庞大。因为麻料不仅是造船材料,还可以用于制作缆绳和编织渔网。

  明州这边突然缺麻,就是因为朱塬之前挪用了一部分用于编织大型渔网,让自己从金陵带来的千料海船尝试出海捕鱼。

  这一方面是为了给各处忙碌的士卒民夫加餐,另一方面,恰好也关系到朱塬一直在酝酿的那个想法。

  朱塬和姚封这边说着事情,又有吏员来报,明州知府陶黔亲自押着一批铁矿到了船厂岸边。

  两人便一起赶往城西。

  铁料,同样是造船必备。

  还是出于成本考虑,铁料来源最好就近。

  朱塬通过询问,得知明州西部山区有黄铁矿,质量一般,但好在距离剡江不远,剡江是甬江上游一段支流,先汇入奉化江,再在明州府城与余姚江汇合,变成甬江,直入大海。

  因此,相关铁矿开采后可以顺水而下运来定海。

  这件事还有个小插曲。

  根据朱塬提议,朝廷才刚刚发布禁止随意开矿的法令,那怕地方官府有所需求,也必须知会中书获得批准。

  朱塬能便宜行事,但还是守规矩地为此特意走了一番流程。

  陶黔亲自押送过来第一批黄铁矿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些煤石样品。朱塬看过之后,别说用来炼铁,连通过烘烤加速阴干造船木料的想法都彻底打消

  那煤石质量实在太差,根本不能算煤炭,只能算勉强可烧的石头。而且开采也没有临近剡江的黄铁矿方便。

  还不如就近伐木来用。

  说到底,依旧是成本。

  就像烘烤木料。

  旁观者大概会想,不就是柴火吗,满山坡都是啊,砍来用不就得了?

  问题是,砍柴也是有成本的。

  这年代柴火就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商品,还有专门砍柴为生的樵户。即使朱塬可以动用民夫,民夫不是永动机,也要吃饭,同样是成本。

  朱塬与姚封仔细合计过。

  建造烘窑,每一座窑洞堆料不能太多,否则受热不均匀,按照一洞十料木材计算,小火慢烤,每天消耗十捆木材,每捆木材10文钱,木料不同烘烤时间也不同,平均算两个月,6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