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02章 上善居_洪武生存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02章上善居

  按照面前的账册,从八月份做出玻璃到现在,五个月不到时间,上善居累计出货量已经高达10.6万斤。

  这还是限制后的结果。

  当初与乔旺商议,为了避免烧制玻璃太多导致价格下跌,必须控制产量,一年10万斤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不过,今年是第一年,虽然不到半年时间,因为刚出炉的新鲜物事的热卖,还是累计了大概10万斤,也算一年的量。

  再说价格。

  主要分两种。

  第一种,粗制的玻璃制品,一两价格大概在1两1钱银子左右,也就是1比1.1的物价比例。

  这部分主要是批发。

  总计10.6万斤的销量中,7.9万斤都是如此,被大明内外的各方商人买走,基本会进行二次加工,做成各种更加精美的玻璃器皿。

  因为相比烧制时,再次加工时的玻璃,需要温度相对较低,因此,即使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破碎,也不会有大碍。

  这部分批发玻璃,短短五个月不到时间,为上善居带来了折合139.1万两白银的进账。

  第二种,精制的玻璃制品。

  这部分主要在金陵城内的上善居店铺内销售,几个月下来,也卖出了2.9万斤,价格相对较高,累计得银69.2万两,相当于平均一两玻璃合1.6两白银。

  两项综合,玻璃销售的总金额为208.3万两。

  不过,这还只是玻璃。

  还有水晶。

  相比玻璃,水晶生意就要小很多。

  海州那边的水晶矿藏储量虽然很大,但,即使发明改进了各种加工器械,这年代,加工水晶还是颇为麻烦。

  就像后世博物馆里的一些水晶器皿,往往都显得很粗糙,远没有各种玉器精美,一大原因就在于,玉石要比水晶软很多。

  因此,朱塬本来是挺期待的,上善居方面,却明显不怎么重视。

  截止年底盘账,上善居累计的水晶出货量,只有3000斤,主要是水晶珠子、水晶牌子、水晶纽扣、水晶茶具、水晶文具等制成品,以及很少一部分品相极佳的水晶原石。

  除此之外,其他,基本没人买。

  其实可以想象。

  买了,还要加工,然而,问题也就在加工上。

  太费事。

  而且还是一次性的,加工好了,也不太可能再改换形状,若是半途加工失败,那更是完全损失。

  因此,有那磨水晶的成本,还不如买一套玻璃制品,玻璃啊,现在多有面子。

  结果就是现在。

  大概3000斤的销量,总计得银1.9万两,平均不到4钱银子一两的价格,比玻璃差了很多。

  总的来说,过往不到5个月时间,上善居累计营收折合210.2万两白银。

  然后,又是净利润。

  除去人工、材料、税费等等支出,这部分总计才19.6万两,得到的结果是,短短的小半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