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8章 修史_洪武生存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炎黄时代开始,中华民族,就是千百年来不断融合而来。

  这次不过再融合一个。

  将来,按照朱塬的计划,必然还会融合更多。

  既然如此,现在就必须把格局给打开,不能小家子气,纠结什么乱七八糟的‘夷狄之辩’。

  内心里想着这些,被老朱点到,朱塬说的却是另一个:“祖上,《元史》肯定是要修的,而且,要非常认真地修,耗上十年八年甚至更长时间都在所不惜。”

  老朱明显意外:“为何?”

  作为一个超级务实的实用主义者,老朱同意修《元史》,只是尊重一下历代惯例,可没想过耗费十年八年做这种事。

  曾经历史上就是如此。

  相比其他各朝历史要么几十年要么甚至几代人地耗时修撰,《元史》只用了六个月就飞快完成,因此也成了二十四史中最差的一部,后世得了个‘元史草率’的评价。

  朱塬曾经还翻过,确实很‘草率’。

  当时的诸多事件和人物明明有着很值得记载的后续,比如扩廓帖木儿,结果,都是在洪武元年就戛然而止,以至于后世想要研究元朝,却发现史料实在稀缺。

  这么想着,朱塬吩咐侍臣在会议桌末尾的黑板上挂上一副小号的世界地图,接着道:“祖上,还有大家,看看这张世界地图。前元疆土,算上目前依旧存在的各大汗国,横跨数万里之遥,咱们大明当下不过有其十分之一。修撰《元史》,相当于咱们承认了元朝的正统,这其实也就意味着,作为正统的继承王朝,咱们在法理上也就拥有了接受前元疆土的正当性。大家不要小看这份正当性,这可以在大明将来的扩张过程中,帮我们消除很多不必要的阻力,说得不夸张一些,一个‘正当性’,抵得上百万大军。”

  相关论调来自曾经不知哪里看过的一篇文章。

  记得那文章说老朱修《元史》就是这个目的,朱塬却觉得,老朱应该没想到这么深。

  从某人立国后重修长城等举动来看,拿下中原,领土超越宋时,老朱就已经相当满足,其他的,某人更多只是确认一个藩属名义。

  大概就是你向我称臣,咱们就和平相处。

  老朱为此还在《皇明祖训》里列了一长串的‘不征之国’。

  说到底,这是老朱的局限性,或者,是整个封建时代大部分帝王的局限性,而其背后最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封建时代生产力的限制,导致王朝扩张无力。

  沉迷扩张,反而可能拖垮国家。

  这一次却不同。

  朱塬已经给众人展示过工业时代的前景,再看那横亘数万里的广袤地域,以前不敢想,现在……会议室内许多人不由再次记起某人在那天演示时所说的一段话。

  十万大军,十万粮草,十日可达!

  将来若真能有日行千里的火车,万里之遥,确实也只需十日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