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2章 郑逊_洪武生存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往高丽、日本等国的海贸船只已经开始陆续返回,还给了一些数据,收益都很不错。

  同样趁着北风,还有一些从明州南下的商船。

  另外还有其他琐碎,鸟粪岛、养鸭产业链、明年的植树计划等等。

  看完了明州的文书,朱塬照例回信,主要还是针对这次冬捕,依旧是不厌其烦地叮嘱,要可持续发展,不能竭泽而渔。

  第二份是火器司送来。

  这是厚厚的一叠火器图鉴,主要就是大明军队当下拥有的火器类型。

  上次与火器司郎中韩预碰面,除了发现大批火药竟然囤在金陵城内被吓了一跳,当即跑去老朱那里进言搬迁,之后一直没腾出时间谈更多,只是传话过去,要了这些资料。

  私下里也有斟酌。

  当初从明州返回前,就和华高他们谈过大明海军的发展方向,要以远程打击为主,还许诺会亲自盯一盯这边的相应火器研发。

  不过,现在的情况是,还是要一步一步来。

  相对来说,因为明白根本,大明已经能制作出威力相当大的黑火药,但,更进一步,后来那种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火器,条件还差太远。

  比如……缺少机床。

  只是铸造的话,终究原始。

  另外,想要更好的火药,或者其他辅助,化学也要稍微向前一步。

  还有原料问题。

  这段时间也了解过,三种主要的原料,大批量需求,不再是每年几万斤十几万斤那种小打小闹的话,那么,炭不是问题,硫……这年代原来是能通过硫铁矿炼制的,因此也不是问题,最后的硝,就有些问题,关键是勘探更多的硝矿。

  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朱塬能想到的,就是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去做,当是练手。

  更多……等一些年吧。

  现在翻阅图鉴,不免感慨,几百年后能有的想法,火炮啊火枪啊地雷啊甚至水雷啊之类的,这年代,其实都有。不过,也都相当粗糙。

  还是要等。

  朱塬翻完了图鉴,再次添补给老朱的奏章。

  现在的火器,能用,因此,朱塬希望尽可能去用,主要是……先借此培养出一大批擅长火器的士卒,以待将来。

  除了这两份,其他一些公文,都只是简单批注,就放在一边。

  比如另一份,关于大明陶瓷集团。

  这个项目很重要。

  众所周知,这年代,中国的陶瓷贸易,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无论体量还是利润,都堪称庞大。

  因此,朱塬非常赞成老朱成立大明陶瓷集团。

  不过,对于这个项目,朱塬却打算缩一缩手。

  毕竟也要给其他人发挥余地不是?

  更何况,无论对内还是对外,这份生意持续了千百年,懂得人很多,朱塬反而是外行。

  干脆就不碰。

  于是只是照着其他‘集团’的模式大致写了一些想法,大概就是,要有技术保护的观念,要有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