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3章 离远一些_洪武生存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洪武元年应天府的第二场雪在十月廿七下午纷纷扬扬落下,一时太大,朝廷不得不通告免去了第二日的早朝,大雪持续,早朝也一免就是连续两日,很多事情好像都暂停下来。

  瑞雪兆丰年。

  已经过去大半的一年,多灾多难,面对这场大雪,所有人都期待,但愿,明年是一个好年景。

  除了对一个好年景的期待,最近几日,上到帝王下至百官,朝廷里主要还在关注蜀中的战事。

  凭借飞鸽传信,蜀中的消息一直不断。

  常遇春率孤军深入,攻破巴州之后,十月廿八,又抵达米仓道南端最后一个隘口,阆中县城。

  阆中守将面对大军威压,选择投降,然而,双方交接还没完成,夏国司徒吴友仁率领三万大军恰好抵达。

  意识到阆中已成川蜀门户关键,干系夏国存亡,吴友仁立刻发起了进宫,部分阆中守俊也趁势反水。

  措手不及。

  再加上己方只有五千士卒,常遇春亲自率军三次冲锋,没能击溃吴友仁大军,又无险可守,不得不且战且退,返回巴州。

  吴友仁一路追随,还尝试顺势夺回巴州,攻城无果,被迫返回阆中退守。

  双方暂时成对峙状态。

  究其原因,还是明军兵力太少缘故。

  皇帝陛下已经批准提前开启伐蜀之战,消息传到,大军却不可能跟随而至。

  想要确保一路打到重庆,同时还要保证陕西不出状况,之前商定的策略,大明计划动用20万大军并10万民夫。

  其中大军部分,只有5万是明军嫡系,另外15万则是之前陕西各个藩镇的降卒。

  把这些人带上,不求他们发挥关键作用,只是为了确保陕西稳定。

  随着朝廷将为全军‘授田’的消息广泛传开,按照秦岭传回消息,军心为之大振,意识到今后赚取功劳的机会不多,同样被许诺在分田范围内的陕西降卒反而比嫡系明军更加踊跃。

  最初的担忧,已经可以忽略。

  常遇春在前线传回的最近一道消息是,秦岭,也下了一场大雪。

  这是个坏消息。

  不过,最多也只是迟滞一些时间。

  大军只要抵达巴州,再进一步,破开阆中,后续只会如刀切豆腐。

  毕竟夏国的全国总兵力也只10万上下,不说东路的廖永忠、杨璟也在快速推进,只是常遇春的20万大军,只要成功入蜀,就足以横扫天府之国。

  玄武湖上的大宅。

  转眼来到洪武元年十一月的第一天。

  朱塬今日早起。

  嗯。

  大概提前半个时辰那种,相当于后来的八点钟。

  因为要对明日的演示做最后准备。

  早饭时,看到老朱让人送来的最新伐蜀军报,朱塬的第一感觉是,范围好大的一场冷空气。

  于是难免担忧。

  就着餐桌给老朱回了一封短信,简要说起冷空气相关的一些知识,这么大一场冷空气南下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