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1章 铁·币·瓷_洪武生存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1章铁·币·瓷

  接着商讨过一些细节,刚刚以正四品将作司少卿兼任了又一个正四品太平铁矿公司经理的张问就立刻出发,赶往太平府。

  老朱上月带回的大都三万余工匠,直接拨去了太平一半。

  不只是开矿和冶铁,还有其他各种。

  按照某个少年平章的说法,计划在太平府当涂县北的采石镇以地方铁矿为基础打造一座综合性的工业城市。

  工业城市!

  又是个新奇说法。

  张问要做的,短期内只有一个,安置。

  这件事老朱还问过朱塬,朱塬给了杜甫的那几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老朱又给了张问。

  作为儒家子弟,张问看到了前两句。

  安民立功。

  作为帝王,老朱看到的,是最后一句。

  江山万年。

  态度因此一致。

  打算参照明州的模式,先盖房子……反正,大部分活计还是匠人们自己来做,恰好本行。朝廷出的,不过是一些口粮和土地而已。

  口粮方面,老朱今年刚扩建了京师大仓,容量从300万石增加到600万石,当下全部满满当当,足够供应。

  不仅如此,按照朱塬的提议,朝廷还会很快大行铸币,这也可以作为薪酬发放给工匠。

  老朱已经透彻了其中道理。

  朝廷以相对低廉的成本铸造钱币分发给工匠,工匠用这些钱购买粮食,而除了官方,还有大部分的民间粮食,主要来自地方豪商富户,以低成本铸钱买高成本粮食,这也等于是一种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分配’。

  毕竟一贯铜钱的成本,肯定达不到一石粮食的程度。

  而且,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也明确,短时间内,以朝廷的铸造能力,货币过剩之类的事情不需要考虑。要考虑的一个,只是如何把铸币再收回来,形成良性循环。

  这也已经有过诸多商讨。

  再说回安置工匠,口粮之外,还有土地。

  这也容易。

  太平府多山,何况铁矿也在采石镇东部的山中,依旧参照明州,居民区依山而建,就地取材。

  对于此事,张问还表示过对山地所有权的担忧,老朱却很强硬,若有哪个大户敢说那些大山是自家的,老朱不介意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怎么起家的。

  等张问告退,已经等待片刻的户部尚书杨思义进门,将作司卿单安仁也没有离开。

  要商讨的,恰好就是铸币。

  朱塬丢出个‘大明中央银行’的方案就开始趴窝,事情还是得做。

  老朱便亲自抓起来。

  计划正三品的大明中央银行直属中书,默认由朱塬分管,并直接向皇帝陛下汇报。不过,关于货币的铸造和发行,暂时还要与传统的户部与工部合作,工部暂时未立,由将作司替代。

  按照朱塬给出的理论,老朱最近私下不断斟酌,想法也越发明确,朝廷若能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