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0章 洪武二十五年(上)_洪武生存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0章洪武二十五年(上)

  眼看着并肩在蒲团上坐下的老朱一家三口,站在地球仪旁的朱塬不得不打起更多精神,不是因为老朱,不是因为马氏,主要在于,朱标。

  这是一个比老朱还需要更谨慎应对的人物。

  至于原因,不得不又从曾经的历史说起。

  关于明朝历史,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做《万历十五年》,后世有‘明亡于万历、清亡于乾隆’的说法,《万历十五年》,就是以相应的一个时间点,通过对万历皇帝、张居正、海瑞等一干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的评述,介绍大明的万历朝这一重要历史拐点。

  曾经看多了明朝历史,朱塬觉得,还可以模仿《万历十五年》,写一本《洪武二十五年》,这肯定会更加精彩。

  洪武二十五年发生了什么?

  稍微了解一点明史的人都知道,这一年,朱标壮年薨没,明朝历史因此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意外拐点,直到朱棣赢得靖难之役,登基称帝。

  然而,一般人了解的这段历史最浅层之下,其实还有着太多太多可以剖析的地方,仔细深入,足够颠覆大部分人对洪武一朝历史的固有印象。

  虽然是《洪武二十五年》,但,事情其实可以从洪武十五年说起。

  这一年,马皇后病逝。

  其实也是一个历史转折节点。

  相濡以沫一路走来的妻子病逝,对于一向重视亲人的朱元璋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自己拥有了天下,却救不了病重的妻子,‘天下于我何加焉’,结果,虽然依旧保持着勤勉,但老朱作为一个帝王的心气却受到重创。

  这一年,太子朱标,已经27岁。

  从沉浸丧妻之痛的父亲那里接管更多朝政的同时,朱标也开始考虑接班的事情。

  实际上,从洪武十年起,当时22岁的朱标就已经开始深度参与朝政,史载‘洪武十年六月丙寅,命群臣自今大小政事皆先启皇太子处分,然后奏闻’。

  其中关键,‘先启皇太子’,‘然后奏闻’,想想那画面。

  这种情况下,不符合皇太子心思的‘政事’,到得了皇帝手边吗?

  更别说弹劾皇太子。

  再说回洪武十五年,还有一件小事,这一时空已经和朱塬有过接触的翰林直学士詹同,后曾经一度担任吏部尚书,詹同有个儿子,叫詹徽,当年通过举荐,成为秀才,并且很快被任命为正七品的监察都御史。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时间点。

  马氏是当年八月去世,九月出殡,而詹徽被任命为正七品的都御史,是在当年十月。

  历史对于詹徽出仕前的记载几乎没有,但可以推测,詹徽,应该是和太子朱标相识的,甚至,可能又是太子陪读之一。因此完全可以判断,在老皇帝还没有从丧妻之痛中走出来时,监管朝政的太子朱标,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亲信,安排在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