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章 洪武_洪武生存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求?”

  朱元璋提起这个,朱塬倒是又想起。

  还真有。

  不好意思地再次拱手,朱塬道:“臣谢过殿下和王妃关爱。另,殿下,臣之所学与当世学问迥异,若是可以,臣想再讨一些书籍,以供之后三年钻研,与臣之学问融会贯通。这种小事本不应该劳烦殿下,但,臣想要书籍,或许市面无法购置,只能冒昧。”

  臣下想要读书,这种事朱元璋是绝对支持的,表情都不由缓和一些,问道:“甚么书?”

  朱塬顿了下,说道:“或有些多,有些一时也记不起,需要臣花费几日列一书单出来。”

  朱元璋答应道:“可以,到时把单子送来,俺让人给你置备。”

  这么说完,再没有其他事情。

  朱元璋重新唤来侍从,吩咐护送朱塬去往金陵城北的后湖。

  等朱塬离开,大殿内一时安静。

  朱元璋静静坐在书案后,反复摩挲着面前的紫檀木匣,内心一股又一股的强烈好奇涌起。

  天书呵!

  经济之学、五百年国祚、千年未有之盛世、华夏历朝人口变化走势图……这些时日所见所闻一切之关键,都在眼前木匣当中。

  三年!

  竟然要等三年?!

  为何要等三年?!

  当大手不知不觉摸到那把黄铜小锁,朱元璋才又发现一个问题。

  钥匙呢?

  随即明白,那小秀才大概是担心自己提前开了锁,连钥匙都没留,或许,三年之后,他只能强行破开。

  呵,一把铜锁而已,难道俺现在就破不开么?

  内心不知不觉的逆反正酝酿着,忽听有人通报,将朱元璋拉回现实。

  来者是礼部尚书崔亮。

  这几日,礼部先后确定了即位当日对皇后和太子的册封仪式,朱元璋认为太过繁琐,担心百官到时忙不过来,就要求简化。崔亮这是重新过来汇报,然后又说起另外的一项开读诏赦仪式。

  朱元璋认真听着这些,内心依旧觉得太过繁杂。

  各种多此一举。

  当下数十万大军征战在外,每日事务不知凡几,有这时间,不如多批阅几份章。

  不过,老朱到底没有否决。

  朱元璋也明白,国家的根本,就是一个‘礼’字,如果他这个即将当皇帝的都不守礼仪,还怎么约束百官万民?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记起最近刚刚得到的另外一个国之根本——经济之学。

  回忆朱塬当初所述种种,想想那‘生产’与‘分配’,朱元璋就莫名干劲十足,因为觉得这才是实事,比各种繁琐礼仪强太多。

  唉。

  可惜还要等三年。

  不知不觉,朱元璋又开始摩挲面前的紫檀木匣。

  崔亮讲解完明天日程,见上位摩挲着面前的古怪匣子陷入沉思,若是个铮臣,这时候就该抗议一下。

  可惜他不是。

  等待片刻,朱元璋终于回神,见崔亮还站在殿中,点头道:“我知道了,明日照你安排就是,下去罢。”

  崔亮没有离开,而是提起另外一事:“主上,有关国号与年号,主上可有定夺,距离主上登基之日愈近,稍后一些文告,或已需用到?”

  这件事,崔亮之前提过,最初建议由礼部草拟一些,让朱元璋挑选。

  朱元璋那么喜欢给人起名字的一个人,怎么会把这么重要的事假他人之手,当时就拒绝了崔亮的建议。

  实际上,腊月十一日的那次劝进之后,朱元璋就已经开始悄悄琢磨,并且有了结果。腊月十九日接受了群臣再次劝进,第二天崔亮问起,朱元璋没说自己已经想好。

  总要矜持一下。

  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四,不需再遮掩。

  朱元璋一边提笔蘸墨,一边道:“我已想好,国号为‘大明’,至于年号,崔卿,你看这个如何?”

  崔亮恭敬上前,看向书案上朱元璋落笔,只见苍劲有力的两个大字:洪武!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