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4章 下马_洪武生存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给人感觉也与发配无异。

  吴祯想了下,又试探问道:“河南呢?”

  南方两省之外,北方,北伐大军也已经拿下了两省,分别是山东与河南。山东已经有了参知政事,是汪广洋,因为运粮之事,吴祯也知道。

  随后就是河南。

  相比去福建和广东,吴祯更希望自家兄长能去河南。

  朱塬笑着摇头:“河南是汴梁所在。”

  吴祯闻言,也只能打消念头。

  自家兄长若是规规矩矩,兢兢业业,眼前少年帮忙说项,主公或许会同意他去河南。当下,可就不太容易。

  再次斟酌片刻,吴祯对朱塬道:“翰林,可否容我与家兄商议一番?”

  “不合适,”朱塬又摇头:“这种事,若是我等反反复复都商量好了,再说与祖上,怕是也有逾越之嫌。我只帮忙提一下,成不成,还是让祖上独断最好。”

  吴祯想想也是道理,点头,又起身,再次拱手给朱塬一个文士礼:“那就拜托翰林了。”

  朱塬也起身回礼。

  送走吴祯,朱塬转去内宅,晚饭后写过今天日志,又专门拟了一封信,说起吴良之事。

  而且,朱塬还和老朱坦白,这不只是帮吴良说项这么简单。

  眼看中原即将光复,将来,武将下马,也该是一个趋势。间接地让一些武将放下兵权,总比赵匡胤那一招要好。

  而且,就算这一代的武将,或许只识刀兵,不懂学问,因此不适合下马。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经过朝廷精心培养,再转为文职,同样也是一种对双方都好的安排。

  为了避免尾大不掉,军权是不能世袭的。

  这是朱塬很早就想要和老朱说起的一件事,曾经明朝的世袭武官制度,绝对不能再来一遍。

  第二天是六月初二。

  风起。

  天气也阴沉起来。

  朱塬早饭后就让人把昨夜的书信送去金陵,正要出门到营海卫驻地陪练,临时被事情打断。

  前些日子,陪同南方一批海船而来的广东海商拿下了最后三张海贸公司牌照,今天送银钱过来,整整60万两。

  同时还带来了一批船只。

  总之,朱塬当初列举的条件,20万两白银,上交两成股份,每张牌照提供两万石粮食的运输船只,无论这批海商背后站着谁,该掏的,一点都不能少。

  海商们倒也没有讨价还价,让朱塬省事了许多。

  亲自负责验收银钱入库,朱塬又让海军都督府接收了船只,忙碌一番,找来营海司的账簿查了查,有些感慨。

  钱多。

  花不完啊。

  朱塬当初的想法,是打算完全自给自足的,无奈,老朱实在是替自己想得太周全,给的也太多。

  比如之前最大开销的造船,预计800艘500料海船,本来只是木料,就需要花销40万两。但,当时老朱不仅让人送来了10万两白银,还允许营海司动用赋税抵扣,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