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3章 磅秤_洪武生存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陈山。最高只有二三十丈的陈山呈现与这一段甬江并行的东北向,绵延十余里。

  这是朱塬相中的又一处地块。

  朱塬很早就有扩张定海县城的想法,近期的飓风之后,想法更加迫切。数万士卒民夫,将来肯定还有更多。这么多人,总不能到了风雨天气,就让他们到处借宿寄居。

  朱塬最初的考虑是定海县城向西向北扩张。

  当下已经打消了类似念头。

  定海西北,大片大片都是开垦完善的熟田,如果朱塬在定海城西甬江北岸占据大片土地充当船坞还说得过去,再划出地块充当居民区,助力会非常大。

  相比起来,甬江南岸,越往东南,越是山地丘陵,很多地方都还没有开垦,划出来用于安置居民,恰到好处。

  就像陈山这边。

  计划如同竺山一样,就地取材,开山取地。

  陈山北麓。

  华高听完朱塬的计划,望着眼前的山丘,摇头道:“翰林,照你想法,营海司那些家当……可是不够填的?”

  天气已经越发暖和,朱塬依旧袖着手,闻言道:“我们要出的东西并不多,主要是给出条件,把人手组织起来,再加上本就是士卒民夫们自己生产的口粮,其他……都需要他们自己来做。”

  不仅不需要太多投入,如果朱塬愿意,甚至还可以大赚一笔。

  不过,朱塬没打算回到明朝了还当地产商。

  积德。

  华高顺着朱塬思路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还真是这样。

  随即又觉得那里不对。

  如果真是这么简单,这世道,为何还是有恁多人竟然都活不下去呢?

  再看身边,于是明白。

  还是这少年。

  就像近期,谁能想象,按照身边少年的说法,只是一次试验性的海捕,总计380万斤鱼获,就超过了元廷控制时期明州全年300万斤左右的海捕总量。

  因此,就像某人轻松完成了海上运粮一样,知道怎么做这件事本身,就实在不简单。

  随后又是边走边更加细致地讨论。

  第一批能在这边安家落户的,还是参与海运的士卒民夫。就像近期从山东返回的运粮船队,只要愿意,就可以陆续将家眷迁来明州落户。

  算是酬功。

  朱塬打算一次性在陈山脚下建造大批的民房,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另外,当初允诺的学校之类的配套,也会同时建造起来。

  第二批,才会轮到明州海洋发展集团下属的职工。

  计划是近期先让营海司对附近进行规划,正事不能耽误,因此,会在夏季渔汛结束之后正式开工,直到冬季渔汛之前。

  再就是,一直没确定的明州海事学堂选址,朱塬也打算落在这边,依山而建。

  最初计划建在城西或城北,但,还是土地缘故,朱塬希望学堂尽可能大一些,平原地区就不太现实,建在山脚,圈起地来就没有太多负担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