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章 第三十六章_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位。

  总之就是利用召他复出一事,彰显朝廷求贤若渴,对有才华之人的重视程度,可以做到既往不咎。

  接到被直接任命为一府知府的圣旨时,杜乐贤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因为在过去多年中,他在最美的梦中,都不敢生出这等奢望。

  没人知道,接到圣旨后,与家人收拾行李的这几天,他的心情到底有多激动,诗兴大发的接连写出多首。

  有感激圣上不弃之恩的,有感激吴教谕这位倾尽全力帮他的老友,也有感兴崔景怀这位贵人的,更有舒怀遇明君、可一展抱负的,当然也有诉离愁的。

  这些诗作他都已经送给吴教谕,作为临别之礼,两人从此天各一方,在这种车马太慢,远行不易的年代,两人这辈子能再重逢的机率不大。

  同行四天后,两位曾在青山府为邻多年的故人,自此分道扬镳,再见无期。

  因商队要在这个有码头,水路交通十分便利的城市停留一天,张长平得以跟着过来给杜乐贤一家送行。

  看着商船远处,张长平的心中感慨万千,心中最为感慨最多的还是这杜乐贤的好运道,以及那位崔大人在京中的能量之大。

  而杜乐贤站立在逐渐远离的客船上,看到一直满脸感慨的站在岸边目送自己离开的张长平,心中颇为感动。

  回到商队为其租下的单间客舱中,心情仍然久久不能平得,随即挥墨写出一篇激情澎拜的诗文。

  表达自己对张长平的感谢,以及感慨两人能有幸遇明君,希望他们从此都能官运亨通,为国建功立业的美好愿望。

  随着杜乐贤的文名流传千古,这首振奋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经典诗文,成功给后世人留下一个美妙的误会,认为正宁朝的这两位都曾有着传奇经历的名臣,私下里交情莫逆,感情甚笃。

  要不是在杜乐贤写给吴教谕的诗与信中,不止一次的反复表达他对这位真正的至交好友的感激之情,连他能有机会在正宁朝重新出仕的功劳,都有可能被记在张长平头上。

  殊不知两人也就是在这短短几日的同行中,交流的稍多些,自此一别后,仿佛是命运的捉弄,两人再没直接打过交道。

  随着商队越来越接近京城,张长平对自己接下来的命运,难免感到有些紧张。

  不过抵达京城,下榻在商队为他们安排的客栈中后,张长平稍作休息,还是选择在次日就去拜访崔景怀。

  那位之前名不见经传,正式出现在人前,就已成为既有身份地位,又掌握着实权的顶尖权贵。

  就算没有攀附之心,张长平也想凭借在陈阳中打过交道的经历,与对方接近些关系,让人觉得他在京中并非没有根基。

  每次来京中上窜下跳,想方设法的找门路,最后仍要坐够冷板凳的滋味,张长平实在经历过太多。

  哪怕上次来京中,竟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