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0章 院士_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亮是中原大学的本科、加州大学的博士,而他的最高学历却仅仅只有初中而已;至于单位就更不用说了,最早是后邓村农科队,后来又自己搞了登海种业,基本没在体制内待过,一个体制外的初中生入围院士评选名单,怎么看都觉得别扭啊?

  但是人家的成绩也确实出色,光国家级的科学奖项就拿了四个,八十年代末凭借“玉米良种选育及其推广”获国家星火奖一等奖,1992年靠“SD省220万亩吨粮田科技开发”获国家星火二等奖,1999年以“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2号选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又因为“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的选育”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原本掖单12号应该是三等奖来着,但是因为有了李耒的支持,李登海获得了更充裕的资金、更先进的设备、更好的化肥,所以这一品种比原历史中要优秀很多,所以获奖的级别的也提升了。

  光凭借这些奖项,他已经完全满足“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或者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院士增选硬门槛,而且他还曾经多次打破全国、全球玉米高产记录,他培育的玉米良种种植范围遍及全国,累计增产上亿吨,如此硬实的成绩,放眼全国也没多少专家能比得上,这样的人不入围谁才能入围?

  看到媒体上吵得如此热闹,焦高亮和李登海都有点不安,于是李耒便带他们出去度假放松放松,同时给他们说了说这么做的用意,在他们之前可从来没有来自民营企业的科研工作者能当选为两院院士的,李耒这么做也废了不少功夫,比如李登海,就是请袁老帮忙提名的。

  “这次评选其实不只是你们两个的事情,改革开放也快三十年了,民营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大多数企业在研发领域的投入依旧不够,许多民营企业做出来的成果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欧美日本许多优秀的科学家都来自于企业,其中不乏荣获诺奖的顶级专家!再回头看咱们国内,民营企业竟然连个院士都没有,这种情况肯定是不合理的,所以我就想打破这一惯例,树立几个典型出来。”

  “往大里说是推动国内的科研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往小里说也可以借此机会为惠农招募一批人才!现在好多专家不愿意来咱们惠农,就是觉得一旦到了民营企业,就跟国内主流科研界脱钩了!要是你俩能当选院士,那这个谣言就会不攻自破,更优越的研究环境、更高的薪酬,而且同样可以评选院士,肯定会有一大批人才被吸引过来!”

  “就算要推,那推高亮一个人就行了,非要两个的话,我看林伟民也挺合适的么,他手上也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啊?我一个初中生,去参加院士评选,这不是闹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