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1 老李 想顿顿白面馒头吗?_亮剑之智将丁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驻地之后,经过粗略估计在两百担左右。

  可不要小瞧这两百担粮食。

  抗战时期,各地的度量标准不同,但一担粮食的重量是介于一百到一百二十斤之间。

  也就是说这两百担,最起码就是两万斤粮食。

  这时期大多数的农田由于做不到科学的种植,再加上种子本身的产量极低,每亩地能产出1到担的粮食就算不错了。

  万一遇到灾年,天干地旱,再加上战争的迫害,土匪的掠夺,日本军与国军的剥削,一亩地下来,最后到百姓手中的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粮食了。

  有时连种粮都留不下来。

  每年,全国各地都有百姓活活饿死。

  情况之惨烈,令人触目心惊。

  小古镇也只有不到两百号的日伪军,就囤积了如此数量的粮食,之前囤积的粮食或许还运输了出去。

  由此可见鬼子伪军对于镇子里的民众剥削的有多狠。

  在新一团。

  战士们平时训练、打仗、务农,所吃的基本上都是粗粮,有小米、玉米、黑豆、高粱、荞麦等等。

  寻常年份,由于八路军的物资短缺,战士们的条件比较艰苦,每位战士的每天供应量是一斤四两搭配粗粮。

  到了灾年,供应量会减到一斤。

  但这只是标准,实际上的情况要比这还要艰苦。

  很多时候,粮食都给煮成了稀粥,掺和着水和野菜,勉强填填肚子。

  战士们一天连一斤粮都吃不够。

  可战士们平常要训练,要打仗,还不能耽搁了务农。

  这么大的消耗量,这点粮食哪能补充得上体能的消耗?

  至于蔬菜,常吃的是南瓜、萝卜条儿、土豆之类。

  肉就别想了,条件好一点儿的部队,一年到头,春节的时候能吃上一两块就算不错了。

  所以八路军部队里,战士们大多其实都瘦的和麻杆儿似的。

  就这两万斤粮食,用李云龙的话说:“再挖点儿野菜,弄点儿青菜掺和进去煮一煮,凑合着也够咱们全团吃上将近两个月了。”

  可你要知道,新一团全团上下有一千多号战士,一千多张嘴巴需要吃饭呢!

  李云龙所说的凑合,到底有多么心酸,也就能看出一二了。

  至于缴获的物资,有鬼子作战时常用的饭盒、水壶、行军背囊、野战羊毛毡等等。

  但凡是有可能拿走的,哪怕是一粒掉在地上的纽扣,战士们也不会放过。

  这让丁伟越发地下定了决心,后续发展属于新一团长期驻扎的根据地,一方面要继续训练,增强部队的战斗力,提升团内的装备水平。

  另一方面,同样要提升根据地的生产力,以及经济水平。

  这打仗嘛,既需要枪杆子,也少不了钱袋子。

  ……

  新一团驻地。

  不管条件怎么艰苦,怎么说团里也连续打了两场大胜仗。

  丁伟和李云龙一合计,下令给各连炊事班各送去一百多斤面粉,给战士们蒸白面馒头吃。

  随着炊烟升起,馒头的香味弥漫在整个驻地。

  开饭的时候,全团上下沉浸在一片喜悦的氛围之中。

  丁伟在团部,和李云龙二人一手就着大馒头,一手就着腌的一些萝卜条,吃得是津津有味。

  见李云龙狼吞虎咽着,丁伟忽地问道:“老李,想不想以后咱全团上下顿顿都有白面馒头吃?”

  “啥?”

  李云龙闻言愣住,半截子萝卜条还在嘴巴外面露着,大概以为自己听错了。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