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章 十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段。

  由姚小乙最终决定的施工方案是,在路边掘一道浅槽,将水泥铺于槽底,上面放置竹笕,管道上方再铺设一层瓦片遮盖并保护竹笕,瓦片上堆土为管道保温。如果遇到路口,管道要从道路下下方经过,那么瓦片上方就会再夯一层坚硬的实土,以免竹笕被往来车辆压断。

  竹笕上方的瓦片不会被完全固定,依旧能够掀开,以便日后检修或者更换。

  在施工过程中,姚小乙成了个天然的技术指导,出了什么问题他都能想办法解决。而堂兄明十一在长达十余里的工地上跑前跑后,每天被明远各种提问刁难,管理才能也渐渐被发掘出来了,能管着各处的工程进度,也分得清轻重缓急,知道如何解决问题。

  到了工程的后半段,明远基本上都可以每天坐在家中乘凉,与薛绍祖一起喝喝茶,品评一下薛绍祖写出的新帖。

  从龙首原引水到长安城的消息不胫而走,整座长安城的人都没想到,山中泉水能被引到城中来,不是靠的水渠,也不是靠的水车水桶,是一根一根接起来的毛竹。

  “这能行吗?”

  长安城里人都在凭空想象山泉水从竹笕中一路稀里哗啦漏掉的情形。

  “你们看,城门口的这一段竹笕,竟是扬起来的。”

  为了打水方便,明远让姚小乙在长安城门外设计了一小段带坡度的水泥槽,将最后一段竹笕一节一节托起垫高,最后一节的笕口悬空,成为一个扬在空中的“水龙头”。

  就因为这个,长安市民都不敢相信这竹笕真的能把山泉水从龙首原送过来。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竹龙都向高处扬起来了,水怎么还运得过来?”

  明远完全无意给人讲解水压的原理,而是干脆举办了一个小小的启用仪式,在竹笕投入使用的那天,当众展示,同时也邀约对山泉水有需求的商户和主家亲眼见证。

  因为有熟悉的牙人在长安城里为他四处宣传,仪式那天有不少长安市民专程赶来城门外,围观这神奇的“竹笕水龙”启用。

  到场捧场的,自然有所有参与工程的雇工们,五叔明高信一家子,豆腐坊张嫂,罗寿等几个官牙,以及近来总和明远焦不离孟的薛绍彭。

  竹笕最末端的龙头上扎着一枚彩绸。龙头上还插着一枚钥匙形状的手柄。

  明远见到眼前的竹笕表面沁出一点一点的水珠,便知山泉水已是送到了。他当即装模作样地祈愿了一番,然后将一只崭新的木桶置于龙头下,然后伸手将龙头上那枚钥匙形状的手柄一扭——

  “滴答,滴答——”

  刚开始时只是晶莹的水滴,随后一道清澈的水柱从水龙中跃出,落入木桶中。

  明远将手柄一扭,那道水柱便轻轻巧巧地收住,只余几枚水滴,犹在滴答。

  这般演示,让围观的人群传来一阵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