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七十二章:廷议起争执_乱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夫推举之人,所以必胜!”

  “这,这是何道理?”

  李辅国想不到堂堂宰相竟说出这种没有水准的话来,但事涉秦晋他又不能多做批驳,只得含混其辞。

  岂料魏方进竟又道:

  “陛下,老臣敢问陛下,秦大夫自入京以来,所荐之人可有无尺寸之功者?所做之事可曾一无无成?所经阵战可尝一败过?”

  “这……”

  甘露殿内众人这才明白魏方进因何有此一说,觉得这种说法实在荒诞不经,但细细回忆,却又不由得都呆愣住了。因为他们竟找不到一例可以反证魏方进的反问!

  崔涣倒吸一口冷气,魏方进不提醒时,他还从不曾想过,现在想来还真是如此。比如神武军中的几位悍将猛将,裴敬、卢杞、杨行本在三年以前全都是长安城里斗鸡走狗的纨绔子弟,一个个劣迹斑斑,不学无术。但也就是这短短的三年功夫,竟全都脱胎换骨,成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国之柱石。就连现在威震天下的神武军在当初也不过是个名存实亡的花架子而已,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而这个奇迹不正是由秦晋一手缔造的吗?

  除此以外,还有那个冯翊郡的太守杜甫,在此前一战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听说冯翊郡百姓均是托于此人,十之八.九都得以保全。而杜甫的声名鹊起则更是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在此之前做过的品秩最高的官也不过是个员外郎而已。

  最关键的还有一个人,崔涣不由得吧目光瞥向了端坐如钟的郭子仪,此人若非秦晋施以援手,恐怕早就成了冢中枯骨,又何至于有今日之功呢?在长安守城战中,郭子仪的抢眼程度恐怕是仅次于秦晋的,而且尤为难得的是,此人同时得天子与政事堂看好,被绝大多数官员寄予厚望。

  这一番举证下来,崔涣居然就找不到一个可以驳倒魏方进的例子,由此他竟也信了几分,也许秦晋果然有一双识人的慧眼。

  但是,治国可不是玩笑,又岂能用这种近乎于术士方士的玄乎之言来当做施政的依据呢?

  他的目光一直停留在郭子仪的身上,紧接着就又有了主意。

  “陛下,臣建议以郭子仪为江南东道招讨使,驰援江南。若平定永王之乱,便可经由淮南北上,夹击叛军!”

  这是老成谋国之言。他不认为现在把秦晋派出去是合适的,毕竟关中初经大乱,人心未定,还需要此人来稳定关中。而且自从潼关于唐朝立国百余年来第一次被攻破以后,朝廷上下都已经失去了自信,危机感处处可见,一旦秦晋离开关中,必然会造成某种负面的影响。虽然崔涣一时之间还预料不到会有何种负面影响,但总归觉得,秦晋是此时最不易离开关中的。

  毕竟朝廷的根本在于关中,关中的根本在于长安,长安的根本则是天子!

  为保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