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九章:忠奸难分明_乱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的崔氏族人都为此而蒙羞,不想现在博陵崔氏竟也出了个投敌变节的无耻小人。

  “魏相公错怪崔少尹了,乱民抢了左藏大盈库,又要要道南内抢掠放火,多亏少尹组织官吏予以镇压,这才每使长安彻底沦为一片火海。只是,只是听到了安贼进城的消息,这才,这才决定忍辱负重,而尽量保全城中官民的。”

  “放屁!如果今后人人都说自己忍辱负重,岂非可所以投敌,两头下注了?”

  魏方进说的不无道理,投敌之后假若安禄山果真成功篡夺唐朝大位,其人自然可以凭借反正之功水涨船高,假若唐朝扭转了局面,再称自己为了保全官民而忍辱负重,真真就是两头下注的最佳例子。

  说实话,秦晋自打来到唐朝以后,遇见的崔姓之人一个比一个无耻阴损,眼下此人虽然不是出身自清河崔氏,但博陵崔氏恐怕也好不到哪去。这些绵延数百年的大家族到李隆基这一代后,已经成了阻挡历史车轮向前的罪魁祸。

  然则,秦晋却也清醒的意识到,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既然崔光远嘴上还忠于唐朝,那就暂且相信他忠于唐朝。毕竟战乱之时,很多事一时之间也分辨不清,如果贸贸然处置了他,难保不会给长安的官员们带来心理阴影,而排斥神武军。

  倘若因为杀了几个人而使得自己的计划受到了影响,那就真真是得不偿失了。

  秦晋深吸了一口气,并没有像魏方进和清虚子一样,揪住崔光远投敌之语不放,而是淡淡的问了一句:

  “天子与太子何在?京中官员何在?”

  这才是秦晋急急赶着入京的主要原因。

  崔光远愣怔了一下,显然是没想到秦晋根本对他投敌的说法问都不问,直接询问天子、太子和百官的下落,难道是相信了自己的说辞吗?

  “使君问话,因何不应?”

  倒是秦晋身侧的亲随看着崔光远愣怔不语,声色俱厉的出言呵斥催促。

  崔光远这才反应过来,赶忙答道:

  “天子携,携太子等西狩而去,百官,百官……下吏所知,不是逃难而走,便是躲入家中闭门不出。”

  秦晋的鼻腔里出了一阵微不可闻的冷哼,崔光远还真是估计李隆基的脸面,明明就是丢弃了自己的臣民而仓皇出逃,还说什么西狩,真是可笑至极。

  不过他不愿意在这种细枝末节上较真,知道李隆基确定无疑向西逃窜而去这也就够了。

  “大盈库损失几何,宫中损失又有几何?”

  不问还好,这一问之下,却见崔光远大哭起来。

  “大盈库被抢掠一空,又被乱民付之一炬……南内由于下吏镇压的及时,损失倒不大,只死了几个宫女宦官……”

  从崔光远的话语间,秦晋意识到了另一重问题。

  “宿卫南内的禁军难道也逃了吗?”

  “自从羽林卫被天子清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